清朝康熙年间,揭阳县渔湖都余厝村,出了—个很有名的大官,名叫余志正。余志正官拜翰林院编修,还曾代康熙皇帝往西岳华山行祭,德高望重。渔湖民间,流传着他小时一步跨过宽超一里的榕江双溪嘴的故事。
余志正出生在澄海县月浦村(今属汕头市升平区),童年的时候,正值清初兵荒马乱的年头。 当年, 降清的将领李成栋率兵由福建进入广东,刚在肇庆登陆不久的南明永历皇帝被迫奔入桂林。广东便陷为清廷的统治。
此后不久,李成栋又举旗反正,复明反清。永历皇帝乘机返回肇庆,传檄天下,共复大明江山。潮汕百姓眼见国土失了又复,人人欢喜,很多乡村演戏庆祝,祈神保佑。
小志正当年才六七岁,爹爹早亡,只靠慈娘抚养。有一夜,乡中演戏敬神,庆祝光复。小志正闹着要母亲带他去看热闹。可是刚到戏台前,却又哭闹着要回家,说这台前都是无头鬼,真吓死人了。他母亲见孩子闹着要回家,便抱着他往回走。但不知怎么搞的,她明明是朝回家的路走,哪晓得竟鬼使神差地一直往村外跑。
母子出得村外来,一时天昏地黑,不辨东西南北。母子正在惊慌,忽见前边有一盏灯笼,灯影里隐约看出提灯的是个胡子长长的老大爷。母子见了,急忙紧追上去,想和老大爷相伴同行。可谁知无论他们母子跑得多快,总追不上他。跑累了,索性放慢脚步,也真怪,那老大爷也同样放慢脚步,总和他们母子保持着百步左右的距离。走着走着,忽见前面大江挡路。母子正在焦急,但走近一看,却只是一道小水沟。那老大爷仍在前头百步处慢慢走着。他们母子也便手牵着手,一步跨了过去。
过了小水沟,回头一望,后面竟是一条望不到边的大河。
志正母子都觉得莫名其妙,但知道可能遇上高人或神仙了。便又紧迫上去。走不多远,来到一个村子,那盏灯笼便飘然隐去了。这时,却见一座房间的窗口射出灯光来。
志正母子见这里已有人家,很是欢喜。母亲忙领着志正望空拜谢这位神仙。随后,便上前到那间有灯光的人家敲门,来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秀才。这秀才名叫余元起,他正在这书斋里挑灯勤读。开门见是一个带小孩的小妇人,很觉蹊跷。俗语道:“走夜妇人。十有八九不正经。”便要把门关上。志正母亲慌忙侧身将门顶住,随后将如何遇祸,如何得到神仙引路。如何跨过大溪,一一向秀才诉说。余元起听后,很觉荒唐。榕江双溪嘴一下子变成小水沟,简直是胡说八道!但问问面前这小孩,说的一点不差。余元起才有点相信,便让他们母子进屋去。
后来,余志正母子俩便在余厝村定居下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