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放香楠厅

家乡区县: 无锡市惠山区

香的楠木名厅,有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曹察有一爱女,长得十分美丽,深得嘉靖皇帝的宠爱,于1536年册封端妃,三年后,端妃曹氏生了宁安公主。 因嘉靖皇帝性格多疑、暴戾,1542年的一天晚上,在紫禁城宫内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事件:十几名年轻宫女因受皇帝虐待,拟将皇帝勒毙,因一时慌乱,绳子结成死扣,无法再勒紧,皇帝一度被勒气绝,后又复苏。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件。 皇后方氏对端妃曹氏的受宠(可能有时在皇帝面前言论,以致得罪了其他嫔妃)嫉恨有余,宫变后的第二天,趁皇帝还未完全苏醒,就将端妃、宁嫔王氏和宫女们一起凌迟处死。 嘉靖皇帝对端妃曹氏深有感情,端妃的冤死,对嘉靖皇帝精神上打击较大,嘉靖皇帝表面上对皇后方氏很好,但实质上,暗中派人将她烧得奄奄一息,过了几天就去了。 《明史》中记载:"(嘉靖)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又曰:曹端妃虽不与,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砾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世宗方皇后传》中记载:"(端)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 曹察从三明回到硕放,对于爱女的冤死,心情十分悲痛,但此事也难于启齿,以致民间对香楠厅没有传说。为了纪念女儿,他就倾其所囊(曾受嘉靖皇帝安抚),精心打造了这座全国罕见的楠木名厅。 "女儿"在硕放的方言中叫"nu n","楠木"称"nu mu","香楠厅"暗喻"香囡之厅"。另也可能想使女儿"流芳百世"、"不朽千年"。 香楠厅正门很奇怪是向北的,门侧有两根青石柱子(原是一碑坊),可能代表父、母双亲(青),遥对着京城,在静静地而又十分焦虑地等待着爱女的归来,哪怕等到石烂了。 痛定思痛,曹察进士在香楠厅的南门写下了"让里世家"四个字,"里"通"厘",有"治理、规范"之意,因而"让里世家"的意思就是:"忍让"、"谦让"要成为曹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清乾隆年间,曹察裔孙将其改为家祠,故名"昭嗣堂"。昭是彰明、显扬之意,嗣是子孙之意。给子孙显扬的不是曹家祖先的荣耀、风光,而是一个哲理"让"。 嘉靖皇帝的"暴戾"、宫女们的"冲动",端妃的"受宠",方皇后、王宁嫔的"嫉妒",皆为"祸"之根,"患"之源矣!
--这就是香楠厅的故事。

远方风景美(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