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肥东有一条“龙”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人们一直把龙作为顶礼膜拜且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就肥东县而言,地名中带“龙”字的地域更是比比皆是,其中尤以“白龙镇”最为出名,在这块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古老土地上,孕育出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令人浮想联翩。
1 与“马”息息相关
白龙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远在明朝,此地地势空旷,土壤肥沃,青草萋萋。朱元璋南征北战,途经那里,发现此处适合放牧,遂就地屯重兵,放养军马,并建筑了一座庞大的养马场。这座马场中有一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名曰“白龙驹”的马,此马极富灵性,是朱元璋的坐骑,跟随朱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曾多次救朱于生命垂危之时,立下汗马功劳。嗣后,由于白龙驹年龄过大,“无可奈何花落去”。
白龙驹死后,朱元璋悲痛欲绝,派人把其厚葬在马场附近的一块美丽的高包地上。葬后,他净手焚香,亲自向马坟鞠了三个躬。为了纪念这匹劳苦功高的白龙马,朱元璋把这个地方命名为“白龙厂”。
青龙、白龙,这两个相连地区的名字很容易让人产生浪漫的联想。据当地人介绍说,这两个地方还有一个传说。据传三国时,曹操在此屯兵,大量的军马就是在这一带养殖的。相传良马中有白龙驹和青龙驹,毛色油光滑溜,一日可跑500里,在战斗中表现非凡。不料在一次瘟疫中感染死去,士兵们伤心地将其安葬在紧邻的两地,并且分别改名为青龙厂和白龙厂。
两个传说都与马“结缘”,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庐州地区的养马历史。历史上的庐州,由于其地处江淮之间,战时战略地位非常,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即便是没有战事的和平时期,在庐州及所属周边驻军、养马、屯田也成为常态。
养马,向来与戎事息息相关。在古代,马的数量往往是衡量古代国家军事力量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因而为古代帝王所重视。而庐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往往被古代王朝视为重要的养马地之一。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就在合肥城周围设立大量的养马场用于养马,而所谓的“厂”就是古代养马之地的意思。
时至今日,我们不去辨别传说的真假,正因为这样的美丽传说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奇特的魅力,也让“青龙、白龙”成为肥东人的佳话。
2 私人庄园褚老圩
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白龙镇属于庐州的北乡。民国时期,白龙厂是合肥县白龙厂乡公所所在地。解放后简称白龙。由于乡镇机构多次更造,人口增加,商业繁华,先后设置白龙乡人民政府、白龙区公所、白龙镇政府。1992年撤区并乡,分为白龙镇、青龙乡等四个乡镇。2006年11月,乡镇机构撤并,又将原青龙乡、费集乡合并到白龙镇。
如今的白龙镇淳朴美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走在田间地头,满眼郁郁葱葱,感觉心是宁静的,心是闲逸的;走在镇上,到处是红砖绿瓦的洋房,老百姓开心的笑容时刻浮现,在冬日里格外温暖。还有那街道旁小摊上农家制作的腊肠腊肉,油亮亮的,充满年味。
青龙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原青龙乡,2006年乡镇区划调整后,并入白龙镇,也是合肥唯一一个建成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所在地。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在清咸丰年间,张、管两家在此地开饭店,时称张管店。后来南京马治台为避祸逃至褚圩,被褚老开(褚开泰)收留,马治台复职后,褚老开依附马治台,在张管店开设牙行、烟叶行、米行,并建南、东、北三营寨,分兵把守。一天,乌云密布,天边升起龙旋风,寨中有人大叫:“不好啦,龙来了!”以后,人们为祭龙,改张管店为青龙厂。
青龙厂之所以众所周知,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有一处非常豪华的私人庄园褚老圩子,可以说是青龙厂的核心建筑。褚老圩子是褚家十七世祖褚开泰所建,这里环境幽雅、易守难攻。当时据说有五幢七架牌山,以及青砖小瓦房100多间。房屋坐东朝西,一路16间,一共五路。圩内置土炮两门及火筒枪50多支作为护卫之用,四周圩沟4丈宽、1丈深,圩沟南北有牢固围墙、闸门、吊桥。沟外有枝繁叶茂橡树300余株,绿荫浓浓、遮天蔽日。
褚老圩子在当地算是大户人家,如今依然能从那宽阔的护城河看出一二。然而,再辉煌的人家也经不住岁月的侵蚀,褚老圩子至解放时期已经衰败不堪。后来合肥市新四军研究会在这里建造纪念馆的时候,里面只剩下零星的遗迹,早就不见昔日风光。
3 一代英雄终昭雪
在抗战时期,青龙厂的褚老圩是新四军四支队、江北游击队司令部驻地,是新四军江北抗日指挥部驻地,也是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所在地,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也于此被错杀。
1939年3月,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率部到达青龙厂褚老圩,司令部就设在村民褚民安家。1939年6月,叶挺、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等新四军领导人带领四支队视察并驻足指导革命工作;同年11月,刘少奇化名胡服亦到青龙厂指导抗日工作。自此,褚老圩便成了抗日的指挥中心,成了革命的心脏,以高敬亭为司令的新四军四支队在抗击日寇、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39年6月,由于遭到国民党军的特别仇视,以及“左倾”路线代表人物的打击和宗派主义者的嫉妒等诸多原因,高敬亭被加以反党、反革命等莫须有的罪行错杀于褚老圩。
“前面有个叫东洼子的地方,高敬亭将军就是在这里被执行枪决的。”新四军纪念园负责人商宗年告诉记者,那是1939年6月24日上午,两名新四军战士押着高敬亭将军来到了东洼子,那里事先已经摆放着一口棺材。子弹是从高敬亭将军的背部打进去的,一代英雄就这样倒在了自己人的枪下。“据说叶挺军长从东洼子回来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天没有吃饭。”
197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正式下文,高敬亭将军被定性为错杀。不久,民政部又追认他为烈士。1980年,高敬亭将军的骨灰安葬仪式在合肥举行,英雄的错案终于在江淮大地上得到了昭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