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嘴卤鸡号称荆楚一绝,在大江大北赢得美名美誉。之所以好吃,就因为毛嘴卤鸡熟而不烂,嚼之不腻,嚼得你嘴巴、鼻孔、眼腈等全身都是香的,吃剩的鸡骨头也舍不得丢,最好咪几遍,连骨头都是香的。 提起毛嘴卤鸡至今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人们就会首先想到卤保林这个名字,其实卤保林并不姓卤而姓刘。说起“卤”姓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改革开放放前,那时经常可以看到【卤保林】的身影(一个麻老头),挎个翘把篮子满街走,所过之处都留下很香很香的卤鸡味。小到儿童大到老爹爹老婆婆都花上三至五毛喊一声来一个“神福”和“拍耙”然后吃的津津有味,这就是早期的毛嘴卤鸡。当时他很喜欢的叫卖地点就是车站饭店,现在的(喜相逢大酒店)。抗战时期,日本人的一位翻译官直奔刘家,大呼小叫要几只卤鸡。刘保林见不得这狗仗人势的小人,心中十分不悦,他一边应承,一边将卤水留存一半,剩下的一半在里面兑了些水,然后,放进了米酒。他想,想品尝佳肴,我给你卤得咸中有甜,看你怎么吃?刘保林只想做点小动作戏耍一下日本人,不曾想到卤出的鸡色泽亮丽,日本人享用后赞不绝口,连称“大大的好”真可谓歪打正着。从此,毛嘴卤鸡的配方增添了新内容。八二年正在车站饭店旁就业的宴海对卤鸡特别喜爱,自创出由单一的八角香味丰富到沙仁、胡椒、白扣、草果...等十几味健康有益的香料香味。卤锅水响,满街飘香,经过的路人都望着宴海卤鸡店大吸一口气说声:“好香啊”!随着时间的推移宴海成功的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宴海卤鸡”同时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俗话说,生意兴隆通四海。刘保林的卤鸡经日本人一传扬,引来了更多慕名前来尝鲜的食客。有一远道而来的公子哥,人称美食家,遍访各地名吃,当听到“毛嘴卤鸡、香飘万里”的介绍后,逢人便问刘保林的住处。他急于吃到刘家卤鸡,把刘保林的名字误记成了卤保林。人们笑着引导他找到了刘家。刘保林也从此被人们善意地戏称为卤保林。现在,不少毛嘴人只知道有个毛嘴卤鸡的传人卤保林,却不知道他原是刘保林。 刘保林的卤鸡在选料上,用的是本地散养的传统鸡种,必须是喂养两年以内的鲜活公鸡。当天宰杀,即时扒毛,随后卤制。 在器具的选用上,他始终坚持砂锅文火卤制。有人规劝他:大铝锅一次可加工近十只鸡,你这砂锅只卤四只,还是把锅换一换吧!可是他始终不动摇。他说:“同样的选料和配方,用具不同,火候掌握不好,口味相差甚远”。 刘保林有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现在,他们都在仙桃专营卤鸡。临终前,他叮嘱子女,我的遗产就是那一钵祖传的卤水。你们不要指望它去挣多少钱,能养家糊口就行了。名利如浮云,钱财如粪上,你们不要为了几个臭钱,败坏了刘家卤鸡的声誉。说完,他从枕边摸出祖传的卤鸡配方,颤抖着递给了幺儿子。 如今,您来到毛嘴,就会被毛嘴卤鸡那晶莹的色泽、扑鼻的浓香,静卧的憨态所吸引,叫上二两白酒,美美地品尝一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