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孝感市汉川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等城市,打造湖北经济强市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与趋势

(一)“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五年来,我市坚持以增加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大力实施“一主三化”战略,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经济旺盛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96.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9%,比“十五”期间增加5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7360元,比2005年增长108.9 %。工业形成了集群发展格局,三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三大支柱产业(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产值逾百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3家,比2005年增加107家。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34亿元,比2005年增加15.6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5%,粮食连续六年增产,畜牧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9家,比2005年增加88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20.5亿元,比2005年增长279.1%;农业蔬菜、水产、畜禽三大支柱产业年产量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2.04亿元,比2005年增长96.6%,五年年均增长1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亿元,比2005年增长130.5%,五年年均增长18.2%。

经济效益持续提高。2010年财政收入实现11.1亿,五年年均增长16.4%,比2005年增长5.8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收入6.1亿,五年年均增长21.3%。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5.8%提高到2010年的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77.9%提高到2010年的89.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23:46:31调整到2010年的19:55:26。“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技事业全面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加,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13项。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30件,申请各类专利224件,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种植业比重呈下降态势,林业、养殖业、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分别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小红帽(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