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统黎元洪

家乡区县: 孝感市大悟县

  1883年,年仅19岁的黎元洪报考天津水师学堂并一举中第,1888年毕业后,北洋大臣李鸿章赏六品顶带,在广州服役任“广甲”炮舰大车,1894年中日海战时,他随舰北援威海卫,乘舰被日军炮舰击沉,黎在海上漂流三天,在大连附近遇救,战胜风浪后,黎前往北京投靠两湖总督张之洞,深受器重。1896年随张入鄂,任炮台监制、护军和后营帮带,参与训练新军。1898年至1901年,受张之洞委派三次赴日本考察军事。1904年,任护军前锋1、2、3、4营督带。次年12月,新军改制,任第2镇第3协统领官兼护该镇统制官。后任暂编第21混成协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1909年以军界代表参加“湖北铁路协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湖北都督。1912年1月,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兼领鄂督。1913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总统后,视黎为心腹大患,派段祺瑞到鄂以“磋商要政”为由,迫其进京,并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1915年袁称帝,册封以武义亲王,黎坚辞不就,并迁居东厂胡同,闭门谢客。1916年6月6日袁死,黎出任大总统;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黎被迫弃职。1922年6月11日,黎复任大总统。次年曹锟贿选,逼黎下野;6月愤然辞职赴天津隐居。

   黎元洪晚年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董事。投资企业达45个,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家、煤矿6家、田产10家。

  在黎家河,有两栋别致的建筑吸引了我们,同行的乡村干部给我们介绍,在黎元洪息影政坛的1920年,回老家黎家河修建黎氏宗祠,五间两重的宗祠座东朝西,拾级而上,三层台阶十级石条踏步映入眼帘,从门前跨入4米宽的石条,沿七级踏步进入第一栋,顺天井转行再上三级进入后堂。宗祠飞檐翘角、绿墙青瓦、殿阁楼台、古朴典雅,从外望去恰似巨蟒眼球高悬于黎岭岗上。为了发展家乡教育,黎元洪在宗祠开办“孝义小学堂”,聘请蔡店王姓塾师教导40余童子习练诗文。在宗祠左侧,有座五间两横屋的明清建筑,便是黎元洪故居。在黎岭岗右侧山嘴,用条石砌成的两个茔台,立有两块长71厘米、宽46厘米的大理石墓碑,碑文分别为高祖黎世义、曾祖黎国尧之墓。由黎元洪长子黎绍基、次子黎绍业于民国24年(1935年)12月吉日立。然而,宗祠和黎元洪故居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黎河小学的扩建被迫拆迁,仅存两处建筑遗址。

  黎元洪家庭人丁兴旺,其长子黎绍基,解放后将家业贡献给祖国,1949年11月在北京怀仁堂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副主席。次子黎绍业任第六、七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民革委员、文史馆馆员。黎元洪孙辈共有10人,有8人定居在美国和加拿大,嫡孙黎昌晋(黎绍业之子),现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今年10月1日,黎昌晋回乡省亲,他伫立在高祖的墓前眼中噙满泪花,慢慢地蹲下身躯,捧上一把故乡土,献上一束思亲花,留下一片赤子情。此情此景,甚是感人。

未闻花名(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