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传奇

家乡区县: 湖南省津市市

车行至津市工业园区,车窗外,一块街道标牌忽然一闪而过,特别敏锐的“行者眼”将其抓牢,那是“孟姜女路”。我玩笑着说,这肯定不是孟姜女曾经走过的路。是的,它只是一个锐意发展地域里的一支文化路标,当然,它也可能是一条可以多解的历史进程意识流。

据笔者所知,孟姜女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同贤记》。一般认为,故事可能由《左传》 所载春秋时代"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演化而来。由于这个故事具有太强的心理与情感张力,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钟情这一题材。因而,"孟姜女哭长城" 得以成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孟姜,一个杞梁,历史上应该确有其人,并非虚构。但这个故事进入文学形态后,便开始穿越时 空,于不同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畅行。

湖南津市孟姜女传说起源于嘉山。据《直隶澧州志》和《孟姜山志》记载,嘉山在秦代以前叫翠麓山,秦汉后称孟姜山。明嘉靖年间,工、户部尚书李如圭上 书皇 帝,嘉奖孟姜女贞烈,将孟姜山更名为嘉山。那么,《嘉山孟姜女传说》的起源年代当与嘉山名称的更替基本同步。另外,《孟姜女志》中还记载了清代文人毛恒道 录述晋代卓云所撰《孟姜故宅碑》铭文。因此,津市嘉山孟姜女传说,最早可能起源于汉代,而勃兴于明清。

上述历史与文化信息,并非笔者所要说道的“传奇”。笔者真正所说的“孟姜女传奇”,是当代津市人把孟姜女文化做得如此有声有色、风生水起的敏锐、气 魄和智 慧。我们不得不客观地说,“孟姜女是津市嘉山人”若作为史实表述,是大有疑问的。但我们更不得不客观地说,津市地域的孟姜女文化,是有其深厚的文学与史潭 根芨的,这恰是自古以来的“津市人”强烈的文化价值意识所致,而当今的“津市人”则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湖南文化厅组织了大规模民间 文学调查,《嘉山孟姜女传说》被列入重点调查项目之一。调查人员搜集整理了部分传说故事、戏曲文本。同时,民间艺人重新活跃,不断在民间演唱《嘉山孟姜女 传说》。津市市文艺工作者也积极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其中一些作品被搬上舞台。常德市文化名城办公室、津市市人民政府出版了《嘉山风情》、《嘉山孟姜 女》、《孟姜山志》等书著,在全国公开发行,使《嘉山孟姜女的传说》逐渐为更多人所了解。2006年6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中,《嘉山孟姜女传说》榜上有名。2008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津市申报的民间文学《孟姜女传说》名列其中,成为一张有 文化品位的名片。

走在津市地面和市区,我们几乎无处不感触到孟姜女的身世踪迹和贞烈气息。而在新洲嘉山的孟姜女殿群文化旅游区,那渲染着历史沧桑的殿宇、石阶、浮 屠、古 木,还有那萦绕在幽林中声声入耳的庄严吟诵,不能不让人深思缠绕,恍然置身孟姜女精神的舞蹈里。在津市,与此并茂的,还有同样植根嘉山的车胤历史文化,他 与孟姜女一男一女,一布衣一官吏,一先一后,极富象征性地固化了“津市人”的整体形象。由此,我们可以解读出,津市人民崇尚什么。宏而观之,他们崇尚高贵 的人格,他们崇尚永恒的文化;细而观之,他们崇尚忠贞节烈,他们崇尚苦读好学,他们更崇尚文化对一方生灵的哺育。而采风所获,使笔者高度点赞“津市人”万 变不离其宗,始终把文化供奉在社会殿堂最高处,并不遗余力地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内涵、生机与魅力。正因此,崇尚文化的津市,可以孕育更多的传奇。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Sheldon

我的家乡推广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hunan/jinshi.html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5092655560/home?topnav=1&wvr=5

我的博客主页:http://weibo.com/u/5092655560/home?topnav=1&wvr=5

晚安亲爱的(2014-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