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先后受汉、蒙民族的统治,因此,镇远文化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深,后又受到蒙古族文化的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没有改变自宋以来的文化的基本面貌。这一时期,是镇远菜大发展大停滞的时期。宋代镇远菜大发展,元代镇远菜大停滞。宋代镇远经历了这几个时期:宋徽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土酋田祐恭请求内附,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置思州府,领务川(今务川)、邛水(今三穗)、安夷(今镇远)三县。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废思州,以务川城名,邛水、安夷二县改为堡,皆隶于黔州。高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复置思州,仍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其他约当铜仁地区(除石阡外)及镇远、三穗、岑巩等地。这时期,政局稳定,社会安宁,受中原文化影响,镇远菜得到很大发展。元代,贵州是横埂在湖广、云贵之间的垣墙,境内山高箐深,溪流纵横,道路奇险,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花容月蒙军进入湖南、贵州后,这里便成为蒙、宋两军的对峙地带,一方面这里不断爱到蒙军的威胁和骚扰,另一方面,宋军又积极在这里设防阻击,长期处于备战状态。由于政局不稳,长期处于战争的紧张状态,镇远菜受到极大地压抑,得不到很好地发展。尽管如此,“芥末”这种烹饪香料也不自觉地在这里发展起来。“芥末”是当时镇远所采用的一种调味品,它是用芥菜的果实磨成的粉末,它具有强烈的刺激味,是宋代广泛视为“辣”味的调料,在浦江吴氏的《中馈录》里有“芥辣”的说法,《东京梦华录》里的“辣菜”应该指用芥末调味的小菜。芥菜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知,西汉《尹都尉书》是最早记载种植芥菜的书,东汉《四时月令》也讲到其栽培法,三国华佗弟子所著书《吴氏本草》第一次出现“蜀芥”的名称。《本草纲目》讲芥菜分为蜀芥(大芥菜)和小芥菜,其中,小芥菜就是雪里蕻。虽然现代镇远菜较少使用芥末作为辛辣调味品,但根据蜀芥在全国的知名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代镇远菜烹调里是用到芥末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