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花果

家乡区县: 江西省上栗县

萍乡花果是江西萍乡传统的汉族名点。选用本地生产的蔬菜瓜果的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切、雕、织等工艺造型,再经过蒸煮、烘 干等共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并保持原形、原色、原味。它集“色”和“香”于一体,色泽鲜艳,花纹别致,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视之有剪纸、雕塑之美,食之有香甜可口之味,且具健脾开胃、止咳化痰等功效,是宴会待客、馈赠贵宾的珍贵礼品。花果一般由有柚子皮,莲藕制成。

萍乡花果到底源于何时,萍乡市志或相关文献众说不一,“百年”“几百年”“一千余年”等提法都有。有记载的是,民国3年(1914年),县人欧阳子裁在城内月光塘开设日新德花果店,其长女掌管加工,长子负责经营,当时花色品种不多,收入有限。民国18年至28年间,欧阳子裁的子女、儿媳共10余人,生产经营日新德花果,产销旺年,产量达5000余斤。当时的橙花花果每100朵售银洋1.5元。其他雕花因费时多,每百朵售银洋3元。日新德的花果制作,除销往长沙、南昌外,还远销到东南亚一带。1930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抗日战争期间,食糖供应中断,花果产销萎缩,日新德成员先后弃置本业,转为经营其他行业。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这一珍贵的民间工艺传统食品也日益凋零,由盛而衰,几近绝迹。
  建国后,原日新德花果店从业人员欧阳亿中,在人民政府的鼓励支持下,重新开始花果生产。他推陈出新,创造了很多新鲜花型,使萍乡花果又重放异彩。1958年,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欧阳亿中被安排在食品厂花果车间。在生产中,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生产经验,设计绘制了花果图案139种,并写有有关制作方法资料。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食糖紧缺,人民政府为了支持花果生产,特别拨出食糖指标,供给花果生产,此后,花果产量不断增长。1984年,市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萍乡名特传统产品,将花果车间改为萍乡市花果厂,并投资40万元,在城内小西门河边扩建新厂房,由解放初期的小型作坊生产,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面积的厂房。在加工花果的同时,还发展蜜饯生产。1982年有专业加工人员30余人,全厂产花果30余吨,蜜饯30余吨。1983年产花果50余吨。1985年,有职工280人,年产花果115吨,产值30.2万元,年销售总额26万余元,上缴利税2.9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等地,曾两次作为对台宣传品空投到金门岛等,以触动萍乡籍国民党官兵的思乡之情。
  这期间,萍乡花果曾有过许多荣耀:1990年获中国旅游购物节旅游产品天马优秀奖,同年获中国妇女儿童用品40年博览会金奖;还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江西省优质产品。
  2001年,由于历史包袱过重、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市花果厂倒闭。从花果厂下岗的一些职工,利用自身手艺,创办了日新德、姐妹、民艺等小型加工厂。越过千年辉煌的萍乡花果,似乎重又归于平静,隐居民宅小巷。 人物:花果工艺的魅力传承 花果生产重在工艺。花果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雕刻镂空、煅煮、烘烤等1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因此,长期以来,花果生产制作技艺全靠师徒传承。花果雕刻镂空制作工艺,是一道创造性强的活儿,除师傅传授经验外,还要凭学习者自身的悟性和灵性,多年勤奋练习,才能具备精湛的手工技巧和创作才能。一个花果工艺师,是长时间的雕、切、捏、煮、烤锻出来的。

花果:选用本地生产的蔬菜瓜果的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切、雕、织等工艺造型,再经过蒸煮、烘 干等共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并保持原形、原色、原味。它集“色”和“香”于一体,色泽鲜艳,花纹别致,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视之有剪纸、雕塑之美,食之有香甜可口之味,且具健脾开胃、止咳化痰等功效,是宴会待客、馈赠贵宾的珍贵礼品。

花果一般由有柚子皮,莲藕制成。

萍乡花果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艺食品的典型代表。既具有食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它是由柚子、桔子、辣椒、冬瓜、南瓜、萝卜、马铃薯、刀豆、藕、木瓜、地瓜、青菜梗、鹅明豆等四时果蔬的根、叶、茎、花、果实经过(选料、洗净、切叠、挤压、雕刻、编织、水浸、烫煮、保色、定形、糖腌、烘烤)十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

 

 

刘宇啊啊啊啊啊啊(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