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氏传说是伏羲、女娲之母,她根源于四川盆地北缘的渝水(今四川阆中市),其后裔部分留居原地,有的向西北迁移,其中一支华人带着部落图腾“花”,则沿 着东去的河流向东北迁至肥沃的平原和丘陵。有的华人演变为东夷的一支(帝舜即为其后裔),而大部分华人则演变为炎黄族系——构成华夏民族部落。到春秋时, 中原地区的东夷人再度融入炎黄族系最终形成华夏民族的核心。上古时代,传说自伏羲至大禹九位帝王为同宗之人而有天下,各后裔支系并延至商周时代。九位帝王 (实际上是九大部族)所在的上古“无字历史”时期,亦是父系氏族的确立和“华夏文明”的产生时期。文字记载见于宋代罗泌的《路史》:“太昊伏羲氏,母华 胥,居于华胥之渚。”对于这个记载,《路史》作注说:“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得名,乃阆中渝水也。”野史虽然不能与正史相比,但它却可以与民间 传说、沿革至今的古地名──历史活化石相互印证。阆中民间传说,华胥在阆中南池──古称“彭池或彭道将池”,即今七里坝、马驰坝整个地区,唐朝时还传说在 大泽苍池边华胥孕育生下伏羲。阆中古有慈凫乡,包括今彭城镇、双龙镇、七里镇,“慈凫”这个地名就来源于伏羲。华胥生下伏羲之后向西北迁徙,来到陇西天水 地区(成纪)定居下来,建立了新的部落。20世纪末,对大地湾羲皇故里的考古发掘,根据出地文物及皇城遗址推测,已距今约8000年。华胥氏死后葬于今陕 西省蓝田县,华胥氏陵墓至今仍在,正因为华胥氏的缘故,才有“华山”之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