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镇远是滇黔锁钥,那蕉溪就是镇远东部的必经大门,也更是湘黔滇古苗疆走廊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史以来,蕉溪就是由湘入黔赴滇的咽喉要冲。从水路而言更是咽喉之咽喉。早在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率军入黔在蕉溪的大王滩受阻,并大战而胜,同时命军士打通大王滩水上的天然屏障使战船顺利通行,后在此建“伏波庙”,也叫“马王庙”,庙联为:“到岸猛回头,听舞阳第一滩声,浪与篙争,好使神威资利济;顺流须努力,看黔国万重山水,风随舵转,全凭忠信涉波涛。”成为天下最具盛名的第一河滩联。战国时期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年)左右庄硚大将率军伐夜郎经黔至滇,也在大王滩留下不少惊人故事。 几千年的历史演义在蕉溪自然地沉淀有不少的商贾、军旅文化和名人故事也培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在举国实现中国梦的当今,这些文化不能继续尘封在历史的档案里,不然在人们记忆里将逐渐的消失,更是当今对过去资源的浪费。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蕉溪也和全国一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但离党和政府的标准和希望还相差甚远。随着中国旅游战略地位的变化、国家对文化旅游的重视,特别是名城镇远旅游的异常火爆,形势要求蕉溪镇要有前瞻性、科学性、与时俱进的抉择和开发。为此蕉溪镇山水农业生态古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搞文化旅游,带动蕉溪镇人民更加富裕,生活更加美好,全面实现准小康生活,实现蕉溪镇人民的中国梦已刻不容缓。这也就是今天为蕉溪镇山水农业生态古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想的最实初衷。
一、构想背景
多彩贵州是我国西部的旅游大省,镇远更是贵州旅游的东部核心区,由于其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的最佳山水所致,经过几十年精心打造后的现在名城镇远旅游市场确实异常火爆,但整体开发还是不够,目前镇远的旅游大部分的只局限于古城之内,由于山城窄小,容纳不了更多的游客,其看点也不多。这使镇远的旅游早已进入了瓶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镇远的旅游只有不断的大力地向外延伸,同时也给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创造性的带来了新的机遇。
根据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国发(2014)31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以及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势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等国家政策精神,再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旅游市场的扩大,旅游市场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交通格局的变化,带来镇远旅游发展新机遇的实际,对发展蕉溪镇山水生态农业古今文化旅游就更有广阔的空间,这也是蕉溪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蕉溪镇旅游大开发,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蕉溪镇的实际,也更是蕉溪镇各族人民共同的百年梦想。
二、构想的指导思想
依托多彩贵州公园省的雄厚背景,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的品牌优势,坚持以全面实现中国梦的理念总揽全局,使蕉溪镇人民更加富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政府主导、村级主管、村民主体、公司牵头,社会资金为筹资主渠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遵循保护 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完善规划和开发蕉溪镇山水生态农业古今文化旅游产业,壮大旅游经济,积极推进蕉溪镇山水生态农业古今文化旅游业向项目优势、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化,最大限度的提升旅游形象和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尽快实现山水生态农业古今文化旅游兴镇,富裕蕉溪全镇人民的宏伟目标。
三、蕉溪镇基本情况
蕉溪镇原名盛宁乡,即昌盛安宁之意。古称“铺子城”意为住宿歇店铺子很多之意,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的东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畔,距县城仅13公里。东临黔东开发区,南与苗族之乡金堡相邻,西接名城镇远县城,北与氧吧江古镇远凉都作伴,全镇总面积162.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30.99亩,林地面积 118139亩,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2361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5人,是一个汉、苗、土等民族组成的杂居地。盛产水稻、玉米、黄豆、花生、油菜、桐籽、柑桔、金秋梨、大板栗、铅碘、重晶石、高岭土、铜钾等农作物和矿产。
基础设施:集镇主体街道已全面硬化,建设总规模长为1000米,宽10米。全镇个体工商业发展活跃,有零售商铺76家。集镇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相当完备,有功能完善的邮电所、电信所、水利站、卫生院、供电所、通讯、医疗服务、文化服务、老年服务、图书馆、新华书店代销等一应俱全。
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全镇经济沿袭着第一产业为主,依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蕉溪镇正逐步形成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生态绿色品牌的种养殖业的农业发展思想。湘黔铁路、施青公路,舞阳河水道贯穿整个蕉溪全境。
四、蕉溪镇旅游资源大盘点
1、自然资源:山势雄辉,高峰入云。舞阳河水贯穿蕉溪全境,形成老屋基、猛塘、燕子田、蕉溪背后、同乐滩、太阳冲等沙滩。两岸水柳浓荫,村寨错落有致,有著名的大王滩、二王滩、八怒滩、同乐滩。其中的大王滩因有:“到岸猛回头,听舞阳第一滩声,浪与篙争,好仗神威资利济;顺流须努力,看黔国万重山水,风随舵转,全凭忠信涉波涛。”世界著名河滩联而享誉全球。
在贯穿蕉溪全境的舞阳河两岸注入的支流有:猛溪、蕉溪、路溪、柳溪、田溪、木溪、车溪、乐溪等……大小溪流。各溪流深处均风景秀丽田园诱人各有千秋。在蕉溪镇的南面有著名的黄龙洞风景区。镇远自古就有古城青龙洞文化古迹寻仙,更有蕉溪南面黄龙洞风景名胜区览胜之说。黄龙洞风景区单其瀑布就高60余米,宽15米,常年飞流直泻,雨雾弥天。其水势形成上塘、中塘、下塘阶梯状,丰水季节水声如雷声震数公里。两边山崖刀砍斧切,心惊动魂,特别是雄瀑到底形成水势旋转成窝状之数亩芳塘,然后绿水溢出,缓缓流出路溪至施青公路的紫云哨入舞阳河。
2、历史资源:大王滩古战场、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率军入黔,征战船队在大王滩受阻,发生大战,马援设战场于大王滩的大王坝及舞阳河沿岸,经数日大战获胜,并命兵士开凿航道,使船队闯过夺命大王滩。后建“伏波庙”,并赋天下名联。
战国时期楚顷襄王二十年( 前279年)左右,庄硚大将率军伐夜郎,战且兰,入黔至滇经过大王滩时,在此曾发生过战争,留下了不少故事。镇远镖局护特产进京献贡其镖师魏镇远,田河清等遇劫匪大战大王滩,田孟花徒手擒猛虎等故事流传至今,《镇远镖局》一书中均有明显记载。
后有缅人骑象过蕉溪,王阳明、林则徐、李烈均住宿铺了城,在乌江渡口换马等记载。还有贺龙、秦光远等在蕉溪吃锅汤宴与平民百姓促膝淡心,动员穷人参加红军。当时就有刘正川、肖成开、余定国、向文清等接受了红军联络旗。
一九四九年西进,解放军几个昼夜过蕉溪也留下了不少动人故事。
3、文物古迹资源:由于蕉溪历尽数千年沧桑,历史在此也沉淀了不少的故事和名胜古迹,尤其是一阁二门三要地四码头五寺庙六会馆最具盛名。
(1)文昌阁:占地120平方米,座东朝西于铺子城古渡口,依山临江而立,文革时被毁。
(2)蕉溪门楼:今蕉溪街头唐王坳,门楼两边用石柱立着,中间为木质朱红色大门,高2.5—3米,门楼东方有两面碑一座,碑高1.5米左右,碑上记载着蕉溪的发展历史。
(3)要地:蕉溪的炮楼坡,碉上和唐王坳、蜡树坳、大坳、岩坳、小溪坳。具档案馆军事资料记载:蕉溪的炮楼坡,碉上和上述五坳 与青溪的大营坡为镇远军事要地和东大门。
(4)码头:蕉溪码头,在蕉溪下街古渡口,至今保留着部分码头。罗溪码头:在舞阳河与罗溪沟水汇合处,现已被毁。叫化洞有万人碑记载着其码头的历史。
(5)寺庙:马神庙也叫伏波庙,座落在蕉溪大王滩滩头,占地约500平方米,相传汉将马援征南,汉军战船溯舞水抵达汹涌澎湃可夺人命的大王滩时,在此发生大战并取胜。据府志卷十一(363页)载马神庙在镇远驿。明嘉庆二十九年(公元一五五0年,知府程节建)庙联为:到岸猛回头,听舞阳第一滩声,浪与篙争,好仗神威资利济,顺流须努力,看黔国万重山水,风随舵转,全凭忠信涉波涛。后成为世界第一河滩名联和著名寺庙。
(6)关帝庙:蕉溪十字街西边,今封谢人家处占地约500平方米。
(7)社帝庙:今老街处,木质结构,占地200平方米。
(8)大觉寺:在原渔塘乡太阳榜,一楼一底木质结构,占地300平方米,里面塑有观音菩萨和孔夫子像。今岔河小学前身。
(9)太平寺:座落于蕉溪南面,与舞阳镇大搒村相邻,可登高看九洲,解放后这里立有飞机航标。
太平寺最具盛名。相传京城来了个和尚,时常在太平寺点天灯光耀金銮殿,使皇上睡不着觉,就派人给烧了。后有传实为靖难后躲灾到此的建文皇帝朱允炆。
现蕉溪镇将在此建太平寺水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