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故里

家乡区县: 安徽省肥东县

包公镇是北宋著名清官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出生地。2006年,在乡镇建制调整过程中,由原解集乡、高亮乡合并而成,镇址在小包居委会解集大街。全镇总面积近135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44个村委会,人口约6万人。位于安徽省肥东县东部,是合肥东向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

包公镇位于安徽省肥东县东部,距县城20公里。东与巢湖市、滁州市毗邻,县内与石塘、古城、张集、马湖、梁园等乡镇接壤。312国、辅道、店高路穿镇而过,宁西铁路横贯东西,200多公里的“村村通”工程自然把全镇各地连为一体,交通便捷,是合肥东向出人口,地理位置优越。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东北至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平原相间,山水相依。全镇常用耕地面积58000多亩,水面面积24000亩,退耕林地19000多亩,山地及绵延地带总面积38000亩林业方面,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山芋、玉米等。
全镇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是肥东县林业资源第一大镇,总面积约47000亩,其中国家公益林的面积为19000多亩,退耕还林19000多亩,商品林的面积约5000亩,长江防护林约800亩,薪炭林约2000亩。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二期工程已经落户,植树1950亩,三期工程即将落实。生态资源有:岘山水库、黑洼水库、大竹塘等。

201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奋力进取,各项工作争先创优,荣获县2010年度科学发展乡镇二等奖,合肥市计划生育工作协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其中包公镇敬老院已被评为“国家模范敬老院”。通过拓宽渠道、保护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凤筑巢,使得一大批工业、企业项目落户。如:312国道综合服务区、合肥博大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振华服装有限公司、塔山生态园、上海森安林场等。其中,安徽申皖纺织有限公司成为安徽省民营出口创汇50强企业;引进安徽安泰集团原种猪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填补安徽省多品系原种猪的空白,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厂;与岭国果品签下千亩经果林项目投资协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肥东乃至合肥地区最大的单体经果林基地。

包公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位于大陈村的“大城头遗址”(又名皇城),是新石器时代至西周的古村落遗址。作为北宋著名清官包公包文拯的出生地,也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历史文化厚重,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大别山余脉自南向北穿镇而过,两边依山而建的生态林,郁郁葱葱,其间点缀的一些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现有保存完好的景点有:包氏宗祠、包公出生地的荷花塘、花园井、凤凰桥、九留十三包;曹操大兵南下时发掘的旱马槽、水马槽、望梅亭、棋盘石等。其中包氏宗祠和“大城头遗址”同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文化有大邵洋蛇、石狮狮子舞、阚集的折子戏等。

liangkun(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