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文光塔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文光塔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一处清朝七层楼阁式石塔,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东侧,始建于公元1131年(宋绍兴元年),经明、清三次倒塌重建及复建,现保持为为明代复建的样貌外观。塔为楼阁式七层石塔,塔平面八角,塔高42.3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登级可至塔厅,可登顶凭栏俯视。门顶有清朝潮阳知县唐文藻所书“文光塔”三字石匾及对联。文光塔是明式的砖石结构建筑,具有明代建筑精细的特点,因此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光塔是一座风水塔,矗立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城镇的中央,登上塔可俯瞰全市景物。
据说棉城的地形象一艘船,文光塔就象船上竖起的一根船桅,船有了船桅,便可扬帆乘风,劈波斩浪前进,所以文光塔历来被当作平安吉祥的象征。 文光塔历史悠久。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初建,后倒塌;咸淳二年(1266年)道人赵汝篪(音chi池)重建,放置上千个佛像于塔内,称"千佛塔",后塔又倒塌。明朝时,因地震,塔址处放出毫光,人们认为这是人文昌盛的征兆,到崇祯八年(1635年)潮阳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潮阳人吴仕训把塔名改称为文光塔,一直沿用至今。这次重建还立了碑记,现在塔旁那块《潮阳邑侯公鼎建文光塔碑》就是记述建塔情况的珍贵文物。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潮阳知县唐文藻对塔进行全面修缮,现在人,所以署名"豫章唐文藻立"。他还在塔门两边题刻对联:"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字体清秀飘逸。文光塔高42米,平面八角形,是七层楼阁式石塔,人们可在塔廊登高望远全城。塔下木棉花,塔边溪流水为文光塔添色无限。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方海权为文光塔作诗《大海潮音文光塔》曰:

大海潮音庆兆丰, 帆桅宝塔百家隆。 文昌皎秀棉枝范, 梵曲朝阳叶下风。

据说,当初建塔的钱物都已准备好了,便派人去聘请承建灶浦龟山塔的师傅。谁知老师傅自以为功夫只此一家,漫天要价。 此事便搁了下来。不久,老师傅的大徒弟只身来到潮阳,自愿低价承建工程,并呈交了设计图纸。于是,主事者拍板,让这位年青人承建。动工后,塔一层一层地建造起来了。它似擎天玉柱,十分壮观。众人看了,莫不喝彩。眼看要建最后一层,大功将要告成了。谁知道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塔身逐步向河边倾斜。尽管大徒弟对河边地基不牢早有防范,并筑有石堤支撑。但这时候石堤经不住塔身重力,裂开了。大徒弟这时候也没回天之力了,工程只得停了下来。大徒弟这时候心急如焚,硬着头皮向师父讨教。师父不肯施教,反倒讨了一个没趣。徒弟这时候想起了心地善良的师娘,于是前去向师娘讨教,想让师娘在枕边吹吹风。师娘见大徒弟有急,也就答应了。
大年夜,师父回家过年,师娘置酒,夫妻俩吃起团年饭。师娘故意挑起话头,师父一听,破口大骂:“逆徒自以为是,以为功夫到家。现在我倒要看他怎样收场。”师娘说:“也难怪,听说那里的土质一边硬一边软,就是你,也恐怕没有方法。” 师父一听,十分恼火,说:“有何难哉,将另一边的土质变软就是。”
师娘一听,急切地问:“怎么个变法?”师父一看这阵势,顿生疑窦,再也不肯说了。徒弟不能得到解救方法,忧心忡忡,整日寝食不安。这天,他妻子从外面挑水回家,水质浑浊,忙问其故,他妻子说是井里墙壁的砖条崩塌,井边泥土压下来,把水搞浑了。这时,大徒弟恍然大悟。第二天,即宣布工程继续进行,一方面加紧护堤,另一方面在硬土质的一边开凿了四口深井。由于两边的土质软硬平衡了,塔逐渐坐正了。师父得知情况,不得不赞叹大徒弟聪颖过人。这塔据说在元朝时曾遭雷轰,明太祖时曾维修过。众人重新拟名时认为:宝塔如彩笔,碧空似锦笺,龟头海是砚,朝天写文章,代代人才出,光辉照潮阳。因而改名为“文光塔”。

 

sherry_ye(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