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是古诗十九首里面的名篇《涉江采芙蓉》,年幼时只觉得句子优美伤感便翻来覆去的背诵,很是喜欢。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思想的逐渐成熟,看多了人生的聚散离合,才猛然发现那隐藏在诗句中的名词——家乡。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位于辽阔的中原,在早在公元前2400年前后,商丘境内的柘城、睢县、民权、永城和睢阳区等地,已有人类生活。当时商丘这片地方曾是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沼泽连绵,丘岗起伏,水草茂盛,林木参天。这片富饶的土地,为远古的氏族部落提供了理想的生息繁衍之所,也正是这样一片朴实土地哺育了这样一群淳朴的人民,而我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
商丘是商族的发祥地,商丘的由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阏伯在他的封地“商”做火正,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来。汉代的《史记.殷本纪》这样记载着: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赐姓子氏”。《史记.殷本纪》里面还记载了一个神话传说:帝喾有一个妃子叫简狄。一天,简狄随本氏族的两个女子,一同出外洗澡。有玄鸟燕子飞来,生下鸟卵,简狄把燕卵取来吃下,因此怀孕生下契。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如今家乡的这个传说鲜为人知,因为三皇五帝远古时代的历史已经远去了,玄鸟也飞去了,只剩下家乡的燕子每年在那里做南北之迁。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是一只燕子,在我羽翼丰满之后飞离了家乡,去探索外面更大的世界,并且每年归来一次。
柘城是因为当地的一种珍稀树种古柘桑树而得名,相传县内最古老的一株古柘桑树栽植于宋仁宗年间,距今约1000年,该树虽树龄较大,但至今仍然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如今的柘桑树遍布整个柘城县,仿佛最初的那株古柘桑树的子女一样分布在不同地方,以完成那株古柘桑树开枝散叶、发扬光大的使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