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泉
(1886-1960) 黄冈仓埠镇(今属新州)人。又名克诚,派名继绩。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学堂,在校时加入同盟会。后任南京第四中学教员、陆军补助教育团教官。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时回鄂,参加阳夏保卫战,任战时司令部学生队队长。南北议和后至上海任光复军参谋、骑兵团团长等职。1914年入张宗昌军,任督军府参谋。1919年随张宗昌入关投靠张作霖,历任江苏陆军第六混成旅第二团团副,奉天陆军第三旅第五十五团团长。1925年8月,升陆军第十五旅旅长,旋兼任第二方面军团第六军副军长等职。1926年被授予将军府克威将军。1928年6月为天津临时保卫总司令,旋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十一军团总指挥、第六集团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编遣时,任陆军第四十八师师长。1929年夏,任国民党“讨逆军”第十军军长兼四十八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 1930年3月任鄂北“剿共”总指挥。1931年后任湖北全省“清乡”督办兼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湘鄂边区“剿共”总司令、湘鄂川边区“剿共”总司令、川鄂湘黔边区“绥靖”主任公署主任等职,负责“围剿”洪湖革命根据地。1935年4月晋升二级上将,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初期,曾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武汉失守后,擅自率余部撤到平汉路西,李宗仁以其违反军令,押解西安,电请蒋介石将其撤职查办。1942年,经军法总监何成浚求情,方无事释放至渝,任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6年退役,回湖北从事实业,接收大冶源华煤矿公司,兼任公司理事长。1947年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身份参加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竞选,当选为立法委员。武汉解放前逃往香港九龙。1949年经香港赴台湾,曾任湖北同乡会理事长。1960年11月11日病逝于台北。著有《曾胡治兵语系句解》、《我的回忆》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