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润泽三江

家乡区县: 重庆合川区

记者 胡吉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共财政为主要支撑,以公共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以非经营性的、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我区加大公共文化投入,一系列新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新的文化惠民活动精彩亮相,实现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既富了群众的口袋,又富了群众的脑袋。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去年9月,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的保利万和国际影城在合川正式开业,标志着合川拥有了首家现代标准化的商业影院。这让家住合阳城街道交通街的陈简芬非常高兴。陈简芬是个“铁杆”电影迷,曾经为了看一场露天电影,她翻山越岭赶了十几里山路。她说:“我和女儿几乎每周都要上电影院看几场电影,这里环境舒适,花二三十元钱看一场电影就是一种精神享受。”随后,新时代、步步高、横店、北京万华等国内一线影院陆续入驻合川,为合川市民带来了与重庆主城无异的“福利”。

  电影院的建设只是我区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方面。去年以来,我区还大力加强图书馆、广播电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目前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16年建成开放。图书馆南城分馆于2014年6月1日正式开馆,平常每天接待市民100人次,周末约500人次左右。此外,区文化馆搬迁至区文化艺术中心工作已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台标准化建设和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云门山转播站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方案编制工作全面结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只要没登台演出,那她肯定在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练舞。”如果你要找张光蓉,邻居们一定会这样说。张光蓉是钓鱼城街道旋姿艺术团的组织者,同时也是一名“老牌”文艺爱好者。以往因缺少场地和技术指导,她和同伴们只能将跳坝坝舞作为健身和休闲的主要方式。在街道的支持下,她们有了规范的排练厅和成熟的创作条件。于是,20多个中老年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成立了旋姿艺术团。旋姿艺术团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已发展成为活跃于全区的一支群众文艺团队,一年拿下区内外各类奖励20余项。“街道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宽敞舒适的排练厅,还安排了专业老师给我们作技术指导,让我们实现了各自的舞台梦。”张光蓉如是说。记者从钓鱼城街道了解到,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的扩大,像张光蓉这样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越来越多,很多人结合了时代主题自发地在村、社区开展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区大力优化文化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加强培训和示范带动,不断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全面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区、镇(街)、村、文化中心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区文化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

  一到重要节会,二郎高跷队成员张翠英就兴奋不已。作为团队的一名骨干,她长期要到区内各地开展文艺演出。“其实不为别的,就图个开心。”张翠英说。她学会高跷后,就停不下来了,还带动身边一大批的文艺爱好者。

  张翠英的经历只是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如今,无论是城区还是镇街、村社,都会涌现一批批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他们自发地在广场开展免费演出,为群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去来,我区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2014年钓鱼城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中国梦·巴渝风”群文精品节目汇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第三届社区艺术节等系列活动,还常态化开展清明、端午、中秋等“我们的节日”专题文艺演出活动10余场次,实施“送电影、送演出、送图书、送展览”下乡四大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电影6000余场,送演出50余场,送图书(音像制品)35000余册(张),送展览30余场次,开展“送春联、送书画、送全家福”等活动,为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赫本(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