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无私奉献 做患者的贴心人

家乡区县: 重庆合川区

 

坚守无私奉献 做患者的贴心人

——记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谭兴平

记者 魏鑫 文/图  “肿瘤”是一个让人感到死亡、冰冷的词汇,让人谈之色变。他以16年的坚守,用自己的高超医术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死神手里拉回了一个个病患的生命。“我很普通,就是想做好一名医生,治疗好我的病人。”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谭兴平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把病人当朋友 把时间留给病人

  病人需要安静,请务高声喧哗!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5月10日,当记者走进区人民医院住院部二楼的肿瘤血液科时,一条条温馨的提示语,让人感受到这里如家一般温馨。在谭兴平看来,给予肿瘤病人人文关怀远比技术治疗更为重要。

  今年40岁的谭兴平已从事医疗工作16个年头。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选择从医时,他说,小时候家在农村,看到周围很多人因疾病而失去了生命,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者—救死扶伤。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多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如愿考取了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于1999年从学校毕业。

  在谭兴平治疗的病患中,很多人来时病情十分严重,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想到当初从事这个行业的初衷。“得了病已经很不幸,我们更应该理解、关爱他们,像亲人朋友那样去对待患者。”谭兴平对记者说道。病人蒋群(化名)说起谭兴平的好,一直赞不绝口。“他是全心全意为我们病人着想,经常嘱咐我们要注意随时检查,就像家人一样。”

  除了把病人当朋友看待,他还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留给了病人。记者了解到,由于肿瘤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每个星期都要来医院复查,所以除了上班时间,经常加班已经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考虑到能帮病人缓解痛苦,我加点班也是应该的。”为了能及时对重病患者进行观察、治疗,他甚至把“寝室”也搬到了医院,吃住都和病人一起。在16年的行医生涯中,他陪家人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为此,谭兴平在心里一直觉得对家人有着深深的愧疚。但他非常执着的告诉记者,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需要付出,需要奉献!

  视病人为亲人 为患者树立信心

  2012年,科室接诊了一位73岁的患者张碧(化名)。张碧因恶性脑瘤脑梗塞住院,入院前已经被重庆西南医院拒收,让他们回家慢慢等待人生的最后一天。老人的老伴整日以泪洗脸,情绪极不稳定,绝望的阴霾深深笼罩张碧,她想放弃治疗。

  谭兴平得知情况后,决定邀请张碧的家属一起来制订治疗计划,帮助老人树立信心。一次、两次、反反复复……他不厌其烦开导着老人,帮助老人料理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劝导老人说经过手术是有40%治愈的可能性。有一次,老人吃药时间到了,家属不在身边,谭兴平主动去端来热水,耐心地给老人喂药。这一场景被临床的病人看到,临床病人好奇地问谭兴平道:“这个老人是你的亲戚吗?”谭兴平摇头说:“不是,但在我心里,所有病患我都会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来照顾。”

  由于癌细胞转移速度很快,为尽最大力量挽留老人,谭兴平放弃了休息时间,一直守在老人床边,随时观察病情。经过结合手术近半年的治疗。张碧老人病情终于得到缓解,能吃、能睡并奇迹般地抑制住了癌细胞的扩散。当老人出院时,她对谭兴平说:“谭医生,你真是活菩萨啊!”。不久,老人的家人给谭兴平写来感谢信并带来礼物,谭兴平婉言拒绝了老人的礼物。“我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能尽力挽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本就是我的工作,因为治病而要病人的财物是我从没想过的。”谭兴平如是说道。

  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谭兴平赢得了众多病患的掌声和尊重,也在繁忙的工作中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凡医者,必当无欲无求,先发恻隐之心,救群众于苦难之中。”这就是对谭兴平工作态度最好的诠释。

赫本(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