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余烟柳漫半坡

家乡区县: 柘城县

此处为柘城七台八景中之八景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心闷暮鼓——县城西5公里处有心闷寺。相传,上古时候该处为某部落酋长之住地,酋长死,后人筑寺纪念,名曰肇庆寺。唐肃宗时(公元 756——761年)睢阳(今商丘)被叛贼尹子奇围困,肃宗派河南节度使张镐从陈州(今淮阳)率兵救援,夜宿此寺。适逢大雨,河水猛涨,桥被冲断(今关桥)无法渡河。张镐心急纳闷,一夜之间须发尽白。巧值西南大风,他急中生智,披袍挂甲,擂鼓鸣锣,声传睢阳,贼兵疑为援兵到来,当即撤退,故有心闷暮鼓之说。原肇庆寺亦改名心闷寺。寺址尚有大白果树一棵。古人诗曰:
极目望旌旗,终霄不成寐。
城头暮鼓催,缥渺天戈坠。

楚台望月——县城西北 12.5公里,慈圣镇所辖韩相鲁与后台之间有一土丘。据传,此高台为楚霸王驻军点兵之台,名楚台。东汉王嫱,即王昭君(原藉湖北兴山县宝坪村人)在去北国和藩时路径此台。她登台焚香,衷心祭祖,时值秋风萧瑟,月光如银,无限乡思,紫纤于怀,这便是留传至今的楚台望月。有诗为证:
登临犹认楚王台,无复当年歌舞来。
明月不知人已去,蟾宫依旧傍云开。

远襄晴岚——县城北15公里处有远襄集,为远襄乡人民政府驻地。相传,西周伯封舜之后裔远襄王于此,故得村名。远襄王酷爱奇花异草,他前后庭院广植花木。每当雨后天晴之时,百花斗艳,芳香四溢,王即邀朋请友,来此赏花,故得其名。古人诗曰:
兴来何处觅芬芳,景物清幽说远襄。
最是雨余晴色好,风吹十里百花香。

霸岗烟柳——伯岗集南门里有一土丘,相传为楚霸王屯兵、点将处。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退军霸岗。汉军追急,在楚军无计御敌之时,忽然刮起暴风,风吹柳絮,满天飘舞,如烟如雾,障人耳目,双方无法交锋,汉军只得鸣锣息鼓,楚军幸免一场惨败,故得霸岗烟柳之说。古人诗曰:
八千子弟不还乡,逐鹿伊谁佐霸王。
绝代雄图随逝水,只余烟柳满高岗。

 

孙自然(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