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素有“田径之乡”美誉。上个世纪 70年代初,全国各级篮球比赛逐步正常恢复。1972 年,以林开波、许文灿、陈世龙等为主力队员的莆田篮球代表队参加全省篮球锦标赛,力挫群雄,荣膺冠军。 1985 年的一天,在莆田六中召开的体育科学选材会议上,卓坡小学的一位老师向原涵江区文体局局长郑春沂举荐,说有一个“身材灵活的巨人”,是个初中生,15 岁已经长到 1.88米,体重 143 斤,身体素质不错,力气很大,不知你们搞体育的有没有兴趣。
几天后,郑春沂就给省体工队竞赛处打来了电话。
来自莆田的肖光弼是福建篮球队的教练。他在心里隐隐对自己有个期望,为什么就没有撞到一两个有天赋的好苗子?
刘玉栋出现,让肖光弼的寻宝之旅有了回报。尽管那时刘玉栋还是一个莆田腔十足的野小子,身体条件也不太好。他还是把刘玉栋带到了省城福州。凭着多年的职业敏感,肖光弼敏锐意识到,这小子天生神力,争强好胜,爱打抱不平,哥们义气,永不服输。一旦被激起斗志,就像一根被点燃的火柴,浑身充满光芒。
如同当年徐怀中对莫言发现并把他领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一样,谁也没有料到莫言日后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时的肖光弼也没有料到,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莆田小子,日后改写了中国男篮历史上最辉煌的几页。
时代与历史影响人类群体的命运,性格和信念则决定个体生命的轨迹。1985 年,注定是刘玉栋生命的拐点。不经意间,他打开了自己人生通往鲜花路径的大门,也走进了一扇时代的大门:人们期待泱泱大国出现一些能够堪当重任的篮球人才。
在解放军八一队篮球馆,有一幅大照片,是一群战士围着刘玉栋签名的情景。照片为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原主任李继耐上将赠送并签字留念。照片颇见刘玉栋风采:威武强健、相貌非凡、眼神坚毅,让我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而刘玉栋正是被冠以“战神”之称。 刘玉栋,1970 年生,莆田涵江人,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女篮领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两届奥运会 (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 中国队的旗手,CBA传奇人物。
如果要给刘玉栋安些个头衔,恐怕非两三个能说尽。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高度,也是高峰;是旗手,也是高手;是战士,也是悍士;是战将,更是战神;是莽汉,更是硬汉。试想,在中国篮坛,他所向披靡、战功赫赫:CBA总冠军、全运会冠军、最有价值球员、CBA10 年最佳球员……有谁与之争锋?
国际篮球联合会终身荣誉主席程万琦说,刘玉栋是中国男篮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他训练刻苦、技术全面、作风顽强。他把篮球的本质和“战神”的称号都诠释到极致。
姚明说,刘玉栋是一个“精神至上”的人。也许会出现更有天赋的天才,但 CBA 只会有一个刘玉栋,只有他配得上“战神”二字。
八一队主将李楠说,如果“CBA 十年最杰出的贡献奖”只评选一个人,那就是刘玉栋!
在众多身份中,刘玉栋最看重莆田人这个称谓。从 15 岁离开家乡,万水千山走遍,故乡永远是他的留恋,乡愁始终是他唯一的行李。
对于刘玉栋,我是很熟知的。我们同在京郊的一座部队大院里,虽属不同单位,但两家之间距离百步之遥。只要空闲,两家隔周小聚一次。我对他的了解,套用他爱人张宏珍的一句话:乡音乡情,知己知彼。
很多人让我写写刘玉栋。但在提笔前,对他突然感到了些许“陌生”。好在,“熟悉的陌生”,也正是生命追求的一种境界。对于竞技体育而言,我想大抵也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刘玉栋时代早已过去。对此我有自己看法。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直陈:“所有的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个体生命置于历史长河之中,着实微不足道。但作为一个时代、一个阶段,一个国家、一个团体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刘玉栋就是在历史与时代的坐标上,实现中国篮球的突围与超越。
进而言之,刘玉栋这代人成长的意义超越了本身,或腾飞,或跌落,或辉煌,都不仅仅代表他们自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