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文化”在肥东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的李鸿章家族、六家畈吴氏家族在当地可谓赫赫有名,而与李鸿章有着密切联系的众兴乡张氏家族,却并不为人所知。其实,李鸿章一直对张氏一族特别关照,在淮军中也培养和重用了一大批肥东众兴张氏族人,这些人也在淮军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1 有勇有谋的张绍棠
提到张氏家族最有名的人物,首当其冲的就是张绍棠。张绍棠的祖母即为李鸿章的祖姑奶,张绍棠即是李鸿章的表弟,又是李鸿章的妹夫,亲上加亲。那时的张家属庐州首富,殷实富裕,一直资助李鸿章兄弟读书及婚宦之需。从李文安到李鸿章兄弟,对张家一直是非常感激的。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大举入皖,吕贤基携李鸿章来皖办团练。张绍棠积极响应,在家乡众兴提出“富者出钱,贫者出人,保家抗敌”的口号,招募了一支400多人的民团,自任团首,并携团随李文安在皖北作战,积功得六品功牌。1861年,太平军直逼上海。曾国藩保荐李鸿章为江苏巡抚,说他“劲气内敛,才大心细”,并保荐他创办了淮军。1862年,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回合肥招募淮勇,到家乡招募旧部团练。响应投军的,除其父李文安之旧部,还有内亲诸部,如张桂芳、张绍棠等共四五个营,带到安庆,连同曾国藩调来的人马,共十三个营,正式组成了淮军。张绍棠以团首身份,加入新成立的淮军,任亲兵营左副营帮带。乘外轮赴上海,攻打太平军。
张绍棠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带着部队屡战屡胜,很快功升副将,并赏“鼓勇巴图鲁”勇号。同治三年(1864年),张绍棠率二营淮军与程学启一道,攻打嘉兴太平军首领廖发受、刘得功,张绍棠生擒廖发受,程学启斩杀刘得功,攻克嘉兴,张绍棠积功升为总兵,加记名提督,赏换花翎。后来被诰授振威将军,诰封光禄大夫,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告老还乡。
张绍棠回乡后,在众兴老家挖筑水旱围,兴建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庄院——回溪别墅,五个宅子六路到后,占地近百亩。在旱围墙四角建有炮楼,并置有大量土地,膝下育有十个儿子,建有十个仓房。张绍棠于1908年病逝,终年84岁。
2 颇具传奇的张桂芳
李鸿章回到家乡招募团练,积极响应的不仅有张绍棠,还有张桂芳。关于张桂芳这个人,不少人的印象还仅仅是停留在“桂子营统领”上。其实,此人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张桂芳自幼随父母由众兴迁居至肥东县包公镇小浦村居住,读过几年私塾后习武,锻炼陆地飞腾法。由于其身高腿长,去南京三百里只需十几个小时即可到达,人称外号“飞毛腿”。张桂芳做人诚实,对人热情,善于助人为乐,深受尊敬。1853年初,他被乡人推举为地方团练首领,是年间,随李鸿章与太平军作战,多次立功,受到明令嘉奖。
1861年11月,李鸿章组织淮军援沪,派张桂芳回籍招募新勇千余名,于次年7月赴沪,创建桂字三营,属淮军中的劲旅,先后参加攻克了浙皖20余府州县城战役,同治三年3月17日,奉命攻打常州,亲自率领桂字二营冲锋在前,取得胜利,据此以参将(正三品)尽先不用,赏予“博奇巴图鲁”名号,授德州守备。
1878年,获清廷爵赏,衣锦还乡,李鸿章还赠亲笔题“文筹武运”大匾一块。张桂芳回乡后,建造房屋60多间,兼并土地万亩以上,设置仓房数处。1897年亡故,葬于小浦村前,1957年土地规划时曾打开其棺,夫妇尸首完好,后深埋之。
3 李鸿章外甥张士珩
早年,张家富足,李鸿章兄弟经常依靠张家接济度日,因此,李家兄弟对张家非常感激。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后来李鸿章一跃成为晚清重臣后,张家后人也得到了不少照顾,张绍棠的儿子张士珩就是其中之一。张士珩10岁时母亲病故,20岁左右到南京,拜汪士铎为师,曾考中举人。1888年前往北京考进士不第,遂留在李鸿章幕下。当时刘含芳主持北洋军械局,刘含芳赴旅顺负责旅顺基地建设后,原职由张士珩的长兄张席珍接任。数月后,张席珍病死,便由张士珩来接替。从此,他就和军械打上了交道。
张士珩本人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但具体到军火器械,后人评价不一。誉之者称张“每得一新式军械,必考辨其形制、度数、研求写放,穷幽洞微”等等。毁之者则以为这些话出自李鸿章向朝廷保奏张士珩的溢美之词,矫饰虚夸不一而足。
不管怎样,清朝官场本就是一个关系组织,张士珩不管在专业上成就如何,还是凭借李鸿章这层关系扶摇直上,后来因功保为花翎二品衔分省补用道,总办北洋军械局,兼办武备学堂。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张士珩经常与李鸿章、李经方、张佩纶等策划于密室,研究战略。战争失败后,台谏弹劾李鸿章,也波及张士珩。有人参奏张士珩盗卖军火,得银数十万两。清政府命王文锦确查具奏,王文锦奏称,张士珩所卖军械,多被日本人买去。清政府命张之洞、福润将张士珩设法密速查拿。张士珩被迫向张之洞投案,清政府命张之洞提审张士珩,按律惩办,最后,因为李鸿章的周旋,张士珩泄露情报一案草草收场,他本人也因此案被革职。
好在李鸿章这棵大树枝茂根深,1902年李鸿章的门下周馥任山东巡抚,在他的保奏下,张士珩主持山东学务处兼参谋处,办理武备学堂;后来周馥擢迁代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士珩也随之主办大名鼎鼎的江南制造总局。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张士珩遁居青岛。1915年,袁世凯任命张士珩为造币总厂监督。数月后,张士珩因病去职,61岁时病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