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兴乡走出的淮军将领(下)

家乡区县: 安徽省肥东县

肥东众兴乡的张氏家族与李鸿章家族累世姻亲,亲上加亲,关系极为密切。李鸿章创建淮军及以后布防各地,多利用家族、亲戚和乡谊关系。对张氏一族,李鸿章也是特别关照,重用了大批张氏族人,其中,李鸿章将海防重镇刘公岛交给张文宣镇守,就是表达了这种意思。
1 文宣治军爱民受赞誉
张文宣是肥东众兴乡人,同样也是李鸿章的大妹婿张绍棠的侄儿。张绍棠的父亲既是个武举,张家因此以武科闻名乡里,张家既以科显,后人中则多以武功著,故能用鼎钟槭戟者多。张家后人在李鸿章的淮军中,官至副将以上者多达数十人。
张文宣字德三,1850年生于肥东众兴乡贾户村,幼有大志。当时,张文宣在乡村私塾读书,聪慧过人,读书能过目成诵,颇受赏识。在文事之余,他还能娴习弓马,谙熟韬略,文武兼备。1873年,23岁的张文宣科武举人,第二年又中甲戌进士,分发江南任营守备,官五品。
同治十三年,张文宣调入了淮军,在吴长庆的庆军中任前营营官。1884年,李鸿章为了加强海防建设,在上奏中说:“渤海大势,京师以天津为门户,天津以旅顺、烟台为锁钥。”不久又上奏曰:“鸿章总览北洋海岸,水师扼要之所,惟旅顺口、威海卫两处,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因此,李鸿章制定了固守海口的重点防守战略,并随之制定与这一战略相配合的战术原则,即“守定不动之法”。为了贯彻李鸿章的战略战术思想,淮军在各设防的海岸建立了坚固的炮台,并装备了能击毁敌铁甲舰的守口巨炮,以阻挡由水路来犯的敌人。
根据当时李鸿章的安排,张文宣驻守旅顺要塞,任庆军防营管带。他治军严格,爱护士兵,与将士同甘苦,故部下无不为之用命。后来,因为张文宣练兵守土有功,升任都司,1885年并兼领刘公岛护军营。张文宣在旅顺口、刘公岛等地添筑炮台,首尾六载,先后修筑东泓、黄岛、旗顶山、迎门洞、南岛等八座炮台。在修筑炮台之暇,张文宣督率士兵加练新式陆操,“且操且防”,使刘公岛居然成为海防重镇。
1888年,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及山东巡抚张曜等先后偕李鸿章阅视旅顺、刘公岛炮台,观看火炮演练,均极口赞誉,李鸿章也对张文宣的治军有道极为满意。由于张文宣在刘公岛治军严整,爱民如子,1890年,刘公岛上的绅士百姓专门为他立了一块“治军爱民”的功德碑,时至今日,这块碑仍然存于刘公岛上。
2 坚守刘公岛为国捐躯
光绪十八年(1892年),朝阳爆发匪乱,张文宣奉命前往剿灭。匪乱平定之后,张文宣因功授记名总兵,赏技勇巴图鲁。张文宣以其勤勇能干,治军有方,成为淮军的后起之秀。
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11月,日军先后攻占大连、旅顺。次年1月,日军在成山头龙须岛登陆,由后路包围威海卫。清军守将孙万林等阻击失利,威海卫南北帮炮台全线崩溃。日军在完成了对威海卫的全面包围之后,切断了刘公岛与外界的联系。刘公岛内的水陆两军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和北洋护军总兵张文宣的指挥下,浴血奋战,英勇不屈,顽强地抵抗日军侵略者。
张文宣在战争开始时就下了视死如归的决心,率领北洋护军4营将士孤军奋战在刘公岛上。在丁汝昌自杀后,他在救援无望、粮弹吿竭的情况下,仍然顽强作战,誓与炮台共存亡。他带领护军在海军投降之后,仍然阻击日军达两天之久。张文宣作战身先士卒,不避艰危,身上多处受伤,最后于1895年2月12日阵亡在岛上。
在丁汝昌、张文宣死后,日军将北洋海军的所有军舰全部掠走,只留下了“康济”舰运送丁汝昌等人的尸体。当时北洋护军对海军的投降愤恨不已,拒绝将张文宣的灵柩抬上“康济”舰,说:“你们海军是投降的,我们没有投降。”陆军将士用当地渔船,将张文宣的灵柩运到烟台岸上,并辗转护送回肥东原籍。
对于张文宣的为国捐躯,李鸿章深感内疚,他上奏清廷,对张文宣从优议恤,按提督阵亡例赐恤,特谥武毅公,并赐白银800两,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世职。
3 张氏家族是淮军支柱
李鸿章因与张家的关系,对张家子嗣格外关照,故张家后人在李鸿章的淮军中,多任要职。在甲午战争中,张绍棠次孙张继良在威海卫与日军作战,身先士卒,三易骑马中伤蹶地,仍坚持抗敌,使日本侵略者不得上岸。因作战勇敢,受到李鸿章嘉奖,委任武卫前军营务处,因山东战事吃紧,后又调往山东先锋队前路左营管带。
四川地方动乱,张继良又调往四川充兵备处参议,后改任全省营务处兼统中路巡防等营,并奉命入藏平乱。李经羲总督云贵,叠奏请由藏之滇委全滇团防兵备处会办,旋奏授云南鹤丽总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张继良绕道返皖,任安徽省全省营务处兼将校讲习所所长。后省都倪嗣忠令募新军四营统领训练,移防合肥。1914年,张继良任安武军第六路统领,授路军少将,获三等文虎章、三等嘉禾章各一枚。
除了上述几位比较有名的淮军将领外,众兴张氏族人在淮军中任要职的还有不少,比如张文桐、张文椿、张德昭等等,这些张氏家族的亲兵亲将为李鸿章建功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用血肉之躯树起百年丰碑,时至今日,当铭记于心。

悠然雅苑(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