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肥东人张德胜

家乡区县: 安徽省肥东县

在明朝二百六十七年中,一共只追封了三位蔡国公,而这三位蔡国公都是合肥人,而且都和今天的肥东县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这里,我们要重点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明朝开国名将张德胜,这位从肥东县走出来的大人物,一直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并不被后人所熟知,实在有些令人遗憾。

1 与朱元璋同日诞生的猛将

话说在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参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来又革除子、男二爵,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一般而言,明朝爵位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能世袭,二是可以世袭。爵位的“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与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

明朝初期封爵的功臣,大多是较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帮安徽老乡,这些人后来被统称为“淮西功臣”。而在淮西功臣中,来自合肥以及庐州地方的公爵、侯爵,民间素有“九公十八侯”之说,据说原来位于合肥城内的镇淮楼(今鼓楼旁),就曾刻有这九公十八侯的名讳。时光袅袅,九公十八侯本人和他们的勋业故事早已经灰飞烟灭,只有无尽的猜想和民间传说流于后人,后人也只得从这些时光的片羽中,努力拼凑、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而肥东人张德胜和他的故事,就是如此。

公元1328年,元朝第六位皇帝泰定帝改元致和,皇帝的本意是致和年号中隐含的“人事和顺,不偏不倚”含义,能给处于内忧外困的朝廷带来一点新的希望。但是皇帝并不知道,就是这一年,注定埋葬大元朝的朱元璋即将出生。也正是这一年,一个后来名叫张德胜的猛将也出生在淮西的庐州地界。史载,张德胜,字仁辅。合肥人,生于1328年,卒于1360年,明朝开国功臣。

2 战功卓越追封其为蔡国公

与肥东的吴复、徐用不同,史料中并未对张德胜年轻时的作为有过多描述。我们只知道,张德胜原为巢湖水师大帅廖永安部下一员大将,其早期在巢县和俞通海归顺朱元璋。此后,随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克采石、太平,取常州,克宁国,下太湖,攻宜兴,复池州等等,立下赫赫战功。

在之后的鄱阳湖大战中,张德胜率领所部水军大败陈友谅于大胜港,陈友谅换舟而逃,张德胜、朱虎、廖永安等击毁了陈友谅的舟船,并上岸直追,直抵采石,不料陈友谅得援军回马来战,一马当先的张德胜乃陷敌阵,终至受重伤而殁于军中。朱元璋追封其为蔡国公,谥忠毅,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因子张宣年尚幼,故以养子张兴祖嗣乘其职。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亲定功臣位次,命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立功臣庙,共得21人,徐达为首,张德胜名列第九;配享太庙时,廖永安为首,张德胜名列第三。

传说张德胜死后,归葬合肥大兴集,后墓毁于上世纪50年代。其夫人名卢氏,生卒不详,去世时葬于何处,无文字记载。而合肥大兴集素有“一里葬三公”之说,传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先后安葬着北宋名臣包拯、明代蔡国公张德胜、清代名臣李鸿章,2005年大兴陵园还塑了一组雕像,以示纪念。但据近年考古专家考证,其实张德胜并未安葬在大兴集,葬在此处的其实是明代著名理学家蔡悉。此说已得到考古发掘证实及专家认可,相信很快大兴陵园的雕像就会调整过来。

3 张德胜与“大麻饼”的趣闻

实际上,张德胜被合肥人追念,并不是他的赫赫勋名和身后归宿,而是他和合肥四大名点“大麻饼”的一段趣闻。

传说,这一年,朱元璋派张德胜率水军进攻陈友谅,在采石矶这个地方,大战一触即发。张德胜的水军大多都是家乡子弟,为了鼓舞士气,安定军心,张德胜派人去老家合肥筹办军粮。当时,合肥民间嗜食一种只有铜钱大小的小点心,俗名“金钱饼”。张德胜就以“金钱饼”为原型,让合肥的父老们赶制出一批裹着糖馅的特大号“金钱饼”,号称麻饼,作为水军的干粮。

据说,战士们吃了家乡的点心之后,精神振奋,随后一鼓作气攻下裕溪口,并乘胜攻下采石矶。这一仗为朱元璋不久后攻占集庆(今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听说张德胜用大麻饼犒军而取得胜利后,遂赐名“得胜饼”。后来,张德胜战死疆场,朱元璋追封其为蔡国公,谥“忠毅”。于是,大麻饼又一度被尊称为蔡国公饼,位居合肥“四大名点”之首,直至现在合肥老辈人在说四大名点时,都不忘说上一段张德胜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整个明朝二百六十七年中,一共只追封了三位蔡国公,而这三位蔡国公都是合肥人,而且都和今天的肥东县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一位是开国功臣张德胜,追封于洪武二年,谥忠毅;一位是靖难功臣徐忠,肥东撮镇人,追封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谥忠烈。父因子贵,徐忠之父徐用亦于同时追封蔡国公。

作为淮西重镇的庐州,自古以来便是人才辈出之地,而在当年的梁县,今天的肥东县,在元末明初时期,亦可谓是将星如雨,英雄辈出,吴复、徐用、张德胜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埋没在历史之中的寂寂无闻者,则还有更多。比如王玉、王瑛兄弟,高显,戈预,李荣,郭德、郭昌父子,这些都是史书上明确是梁县籍贯的明初将领。此七人或立功于江西;或扬威于漠北;或筑城于松潘;或征交趾出西洋……需说明的是,高显是第一个在今天四川松潘筑城的人,可谓开启了合肥人和松潘人交流的先河;而郭德之子郭昌则两次参与了郑和下西洋的活动,郭氏后裔至今仍生活在肥东店埠镇周围,而戈姓则生活在张集乡一带,高姓、王姓、李姓则广泛分布于肥东县境内。

悠然雅苑(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