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产业,据资料记载,在宋代和明朝,广德已是茶叶生产重要产区。1915年,广德茶叶曾获国际巴拿马赛会金牌大奖。新中国成立后,我县茶叶生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热衷于追求健康养生的生活,茶叶这种绿色的东方树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茶农们种植积极性高涨,茶叶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县政府适时出台扶持政策,对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茶叶生产单位给予奖励,对茶农购买茶业加工机械给予补贴。因此,我县茶叶生产一路高歌,保持稳定增长的好势头。2012年,全县茶园面积6.4万亩,茶叶产量3860吨,创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42.9%。
在我县南部山区的重点产茶乡村和中北部茶园集中区,不仅有漫山遍野的茶园,还有许多茶叶加工企业及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作坊,茶农不出门即可在家门口实现茶叶交易,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导产业。
杨滩乡的五合村出产全县品质最好的茶叶,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茶树与兰草为友,茶香里隐隐有幽幽兰香。因此,每年春季,慕名而来买的茶商总是挤满了山沟。茶叶产销两旺,茶农喜上心头。村民祁玉珂家里有10亩茶园,每年的仅茶叶一项就有10万元的收入。“明年,我还要在茶园增施有机肥,加强管理,争取明年产更多更好的茶叶”。几年来,县农业部门在茶乡大力实施低产茶园改造、良种茶园推广、茶叶标准化、无公害、绿色茶叶生产项目,以及开展相关的科技培训,很多茶农掌握了相关的茶叶种植、管理技术,茶园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茶叶在促进群众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为了提高茶叶生产机械化,实现茶叶批量化、规范化生产。2007年起,茶农购买茶机能够享受到补贴。农技人员还经常上门手把手教会茶农机械化制茶技术。现在,我县中北部规模茶场的大宗茶已全部实现机采机制。南部山区名优茶主产乡村,机制率已达90%以上。
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加工,使广德茶叶的品质不断增强,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全县共有10多个茶叶产品注册了商标,6个品牌茶叶获无公害茶认证,7个品牌茶叶获有机茶认证。品牌就是效益。2012年,全县茶叶产值1.5亿元。其中太极云毫、阳峰长谷、银针茶、白茶等名优茶的产值就达9000多万元。
名优茶风声水起,茶叶加工企业功不可没。安徽乌松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老总戈照平以前从事医疗器械销售,他看好白茶的发展前景,转行从事白茶种植和加工。从1035亩白茶基地开始,相继投资兴建加工厂、保鲜库、直销店。现在,他的企业发展成为集白茶种植、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生产的“乌松岭”有机白茶销往江浙沪、山东、北京以及安徽各大城市。像“乌松岭”这样的茶叶加工企业,广德县共有8家。还有20多家中小规模茶场分布在茶叶产区。这些企业按照“公司 科技 基地 农户”的模式,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开拓市场,推动了全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2007年,广德县杨滩乡的茶农成立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以来,我县茶叶产销合作社已发展到9家,有社员145人。合作社推行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服务,让入社茶农吃到甜头,种茶、采茶、制茶的积极性更高了。合作社还开设专卖店,把自己的品牌茶叶销到苏州、无锡、上海等发达地区。
现在,广德县正在着手兴建日星茶城市场。市场建好后,将会形成县城以及周边城市近10万亩茶叶集散地。从鼓励农民发展茶叶种植到农民自觉成立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从企业建基地,创建品牌到政府建市场,筑巢引凤,广德县的茶叶产业链一步步延伸,一步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