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脚,土家民族文化的圣地

家乡区县: 湖南省龙山县

坡脚,原来是一个乡级行政独立建制,在湖南省湘西龙山县。全境有1700多户农户,6800多人口,其中有95﹪的人口会说土家话,是地道的土家族聚居的村落。

原坡脚乡的行政建制历时近100年,民国初年间实行乡级行政独立建制的统辖。2005年在乡、镇行政撤并工作中并入了靛房镇。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位于龙山县的南陲,远距县城110公里,东方与永顺对山乡接壤,东南方和保靖的普戎、碗米坡两镇比邻。因为地处边远偏僻,经济贫穷,文化教育十分落后,信息、交通比较闭塞,导致这里的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滞钝,脱贫致富的变化缓慢。然而,也就是这一极大的反差环境,有力地制约着各民族人士在这个地方的流动和留居,反而将当地的土家民族文化及其有效地“保护”下来,保持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完完整整。使这里的土家民族文化显得原汁原味,是全国闻名的、屈指可数的土家民族语言和土家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得最完整的地方。

坡脚素有“土家部落”之称,在这里土家民族文化积淀深厚,蕴存丰厚的各种土家文化。在这里,不但驻地总人口中有85﹪的人会说土家语,还有土家溜子、咚咚喹、哭嫁歌、土家山歌、土家三棒鼓、挖土锣鼓歌、土家打绕棺、孝歌、大摆手舞、小摆手舞、茅古斯舞、八宝铜铃舞、梯玛歌、上梁歌、土家织锦、土家刺绣等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舞蹈等民族文化艺术保持得完完整整。

总之,坡脚片区自古到今有许多的土家族政治名人、民间文化的名人和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就出生在这里。有国民党抗日民族爱国将领向凤武,全国闻名的土家族溜子大王、国家级土家溜子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田隆信,国家级土家茅古斯舞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彭南京,省级土家溜子传承人田义锦,省级土家哭嫁歌传承人田义翠,省级土家咚咚喹传承人田隆信、田彩和,州级土家语传承人姚元森,州级土家山歌传承人田禹顺;跨越武陵山区从事土家语研究和教学多年,取得很大成效的向卫华,常年在湖北、重庆、贵州等省和湘西的一些县从事土家语教学前后10余期,显得很有成效;县级土家哭嫁歌传承人田玉英,县级土家山歌传承人田义荣。还有很多很多正在进取土家溜子能手,坡脚会打土家溜子人还有100余人,会唱土家山歌的人到处都是,还有不少的人会土家哭嫁歌、会吹咚咚喹、会梯玛法事,他们争先恐后学习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项目。

龙山县靛房镇坡脚片区是全县、全州、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土家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升地,土家民族文化的王国。这里的土家语言文字、土家民族文化、土家习俗、民俗民风,无不包含土家民族特色的内涵。这里的土家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本质,在全国来说,最具有原始性、真实性、适应性、实用性权威性。

下面提到的万龙、联星、石堤、苏竹等四个村,是该片区的典范。这里是世人公认的土家族母语保留的最为完整的地区,也是土家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民风民俗也比其他地区保护得更是完美。这四个村的所具条件和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村以村能以互补。

万龙村是抗日民族爱国将领向凤武的故乡,也是中国土家溜子大王田隆信的家乡。这里有着浓郁古朴的土家族民俗民风,仍有95%的人会说土家话的特定地理环境,还有众多原汁原味的土家溜子、茅古斯舞、梯玛神歌、哭嫁歌、土家语山歌、土家语三棒鼓、孝歌等都显得古香古色。

在这里有专门的土家语言文字传承的专业队伍,有专业的土家溜子传承人;还有土家语山歌、土家语三棒鼓、咚咚喹的传承人;更有大型的大摆手舞、小摆手舞、茅古斯舞等广场文艺活动,使土家族文化生活蒸蒸日上。然而,这些活动都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攀比,相互激励。

[稿源:]
[作者:向卫华]
[编辑:梁涛]

以梦为马#(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