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拉菲是怎么变成传奇的?

家乡区县: 北京东城区

(本文转载自我的微信公众号“Thedrinkers”,请希望转载本文的人通过私信联系我,取得转载授权。如发现不告而转,必定举报,切记,切记。)

因为在 1982 年产了多少拉菲,怎么到现在还没喝完? - 知乎用户的回答 这里回答了关于拉菲的问题,遇到了很多小伙伴来问我更多关于拉菲的问题。看来大家对这个“中国最著名葡萄酒”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湿兴大发,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了一系列关于拉菲的文章,刚好有一部分内容能回答现在这个问题,照搬过来可也。

或许你和我一样,买不起这款酒;但是,看它可以有平常心,不要以为它只是没品暴发户的玩物,也别再被它唬得一愣一愣的。

。。。。。

富有经商头脑而闻名,自己享用拉菲之余,也将手中的存货炒作起来,谋求高价出手的空间。拉菲价格节节攀升也不足为奇了。

至于为什么一开始大家热捧的是拉菲而不是其它呢?据说,因为法语单词的发音规则与英语有大不同,其它几个一级庄的名字都没那么容易发音,但是“Lafite”这个单词就简单得朗朗上口,而且翻译成“拉菲”,说出来时嘴唇张开,音调上扬,正符合有钱人意得志满的气势呢。

尽管老外们没有搞懂中国人为什么热爱拉菲,但他们还是对中国人的爱给予了热烈回应,比如拉菲在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意义深远的2008年份酒的酒瓶印上了红色“八”字,算是给足中国人面子了。

在去年的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特别国宴上,奥朗德便在晚宴上使用了拉菲古堡1997招待来访的习近平——虽然该年份的拉菲只有93分,但1997年是中法关系有突破性发展的一年,当年江泽民和希拉克签署了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而这是两国建交以来,中法关系的最高定位,因此更有纪念意义。

而据英国政府酒窖的主管亚历山大称,当政府需要招待来自中国的代表团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1988年份的酒;如果来的人级别够高,他更会祭出拉菲1988。

。。。。。

1982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是拉菲的世纪年份?

欧洲大部分葡萄酒产区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来规范葡萄种植,以尊重风土和产区特色。为了忠实反映每一年的天气状况,即使在气候不理想的年份,基本也不允许通过诸如灌溉之类的人为手段去改善葡萄的质和量。在这种看天吃饭的制度下,好的年份便显得弥足珍贵。

1982年的夏季,波尔多的气候是炎热而不干燥,让葡萄得以较早成熟;收成时恰逢阳光灿烂,几乎没有雨水——这对葡萄来说是相当完美的气候。

近半个世纪以来,波尔多当得上“世纪年份”的也就只有2010、2009、1982、1961这四个而已。拉菲1982从1990年代初进入适饮期,正值风味上的巅峰,又碰上了香港经济活跃,有钱的人们爱它,就有点舍我其谁的味道了。

彼时,拉菲1982简直是港产片里有钱人的标配,从赌神到古惑仔,从马来西亚拿督到上市公司高管,每个人一开口,必点这瓶酒。

比如杜琪峰《放逐》里的澳门古惑仔“蛋卷强”,跟另一个江湖大哥谈判时,对方想请他喝著名的葡萄牙桃红酒“码头老鼠(Mateus Rose)”,“蛋卷强”不屑地强调:

而在《古惑仔·龙争虎斗》中,马来西亚拿督飞到香港,在夜总会和陈浩南谈生意,开口就点了几瓶拉菲1982,还要记在自己账上。

剧组准备的道具酒瓶看着像是真的,但那酒体的颜色太坑爹了,分明是用葡萄酒汁调的。

杜琪峰的另一部戏《单身男女》,上市公司高管要跟女神表白,便将其带到高级餐厅,点了瓶拉菲1982,还指定要醒两小时。但可能是因为面对女神,心中惴惴不安,高富帅竟然用一种不正确的方式“打开”了拉菲。

先美美地吃了个甜点,然后再喝拉菲1982!高档的红葡萄酒最忌和甜味的食物一起吃了——当你的味蕾被甜点占据时,不管接着再喝拉菲还是罗曼尼康帝,都只能感到极度的酸爽!醋一般的酸!显然女神也看出来高富帅把好酒给糟蹋了,于是不屑一顾地离去,跑去找那个喝尊尼获加黑牌的暖男了。

所以,即使你买得起拉菲1982,也别急着拿去跟女神显摆,先温习一下“饮家Drinkers”里面的酒饮知识,有了充分准备再去装个逼。不然,哪怕是喝黑牌的男人,都有可能完爆你。

。。。。。

拉菲1982究竟有多少瓶,为什么还没喝完?

随每年的气候不一样,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年产量在18万~24万瓶之间浮动(按照750ml一瓶的标准瓶来计算)。我没看过1982年的具体产量数据,但应该在此区间内(别把拉菲的副牌酒“Carruades de Lafite”以及罗斯柴尔德集团旗下那些三四线酒计算在内)。

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哪怕拉菲1982产量达到24万瓶的峰值,到现在2015年,33年了,全世界这么多爱酒之人,再加上中国那么多有钱人爱喝,还不得把它喝光了?

但是请考虑一个因素:很多饮家同时也是葡萄酒的收藏投资者,他们买了酒不一定马上喝,而会储存一段时间,静待升值,尤其是1982这种“名庄+传奇年份”的组合,升值潜力更高。到了巅峰的适饮期,当初买了两箱的人便自己喝一箱,另一箱升值个一两倍再卖出去,酒钱就回来了。接手的那个人,往往又等上几年,自己喝一半,又卖一半。

另外,除了真正喝这款酒的人以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葡萄酒投资公司,尤其那些历史悠久、树大根深的,别说1982了,1952的拉菲都还会有一些存在仓库里,哪怕有合适的价钱,他们也不会一次把某种酒沽清,做这种生意的,讲究的是细水长流。尤其是耐久经存的好酒,简直是抗通胀利器,当然得慢慢卖。所以,有收藏家和投资公司的存在,拉菲1982的消耗速度远比直觉上要来得慢。

我在社交网站上这样解释时,有朋友认为这只是推测。但实际上这不是推测,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对待那些有升值潜力的酒,不仅是我,整个行业都是这样做的。纪录片《红色情结》采访了老牌酒商Mahler-Besse,我把下面一些对话截图了,一目了然。

另外你还需要考虑:物以稀为贵。每当人们喝掉一瓶拉菲1982,都会让存世的拉菲1982数量减少,导致供需进一步不平衡,于是剩下的拉菲1982会继续涨价,进而,喝得起它的人会越来越少,它的消耗速度会越来越慢。

以上足以证明,拉菲1982年份,肯定有真货。

但是,买酒人还得面临一个复杂得多的情况——假酒盛行。目前,一个品相完好、酒标没有损毁的任意年份的拉菲酒瓶,回收价高达3000人民币,而拉菲1982的空瓶,更在4000以上。回收空瓶拿去干嘛?当然是重新罐别的酒进去,当拉菲卖咯。要是骗不懂酒的土豪,随便灌点昌黎勾兑型“葡萄酒”进去就好了;如果骗行家,舍得花点钱灌瓶2000元的波尔多好酒进去,也不是那么好分辨的。

什么鬼!?竟然分不出来!

没错,你选几瓶波尔多2级庄的好酒,再选一瓶年份与之差不多的拉菲,都蒙上瓶,让常喝酒的葡萄酒爱好者来尝,他们有很大机率分不出哪个是拉菲。另外也有很大机率——他们觉得拉菲不是里面最好的。

· · · · ·

为什么1、2千元的好酒和3万元的拉菲会不易分辨?
拉菲是典型的波尔多左岸风格,果味丰富、酒体扎实而平衡、单宁集中、余韵非常悠长。而波尔多有这种风格的酒庄简直一抓一大把——论细节上的表现和变化度,可能它们都比不上拉菲,但要模仿拉菲的风格,并不难。

而那些波尔多二、三、四级酒庄,可能大部分时候比不上拉菲,但要是田忌赛马一下,用它们的好年份去对比拉菲的平庸年份,差距就非常小了,甚至会胜出。

如果二级庄和拉菲都拿出自己评了100分的绝佳年份,在短时间内也难分胜负。以我个人经验,在开瓶7、8个小时以后,好年份的拉菲才会靠着其坚挺度和稳定性产生明显优势。而两者的价格,却天壤之别。

那下一个问题就来了:

· · · · ·

为什么味道只是好一点,价格相差十几倍?

因为在消费领域,总有一小部分金字塔塔尖产品的价格会“不合理”地“虚高”,毫无性价比可言。其实它们的价格是由富人的消费力决定的,所以会出现一件100分产品比99分产品贵几倍的现象。富人消费力有多大,这些产品就有多贵。顶级产品是富人彰显财富的手段,是把最富的人与其他人区分开的标志;同时,它们也是保护财富的工具,万一遇到什么问题,卖几幅梵高的画和几瓶拉菲1982,钱就回来了。

当然了,富人对顶级产品的偏好会改变,过去20年是波尔多时代,所以拉菲能热炒得那么贵;现在又开始流行勃艮第的果香和轻柔酒体了,于是勃艮第各大特级园的酒价开始嗖嗖地涨。勃艮第的头牌酒庄罗曼尼康帝,单瓶价格随便就飙到2、3万,单位是美元。

但时代毕竟越来越眷顾真正的爱好者了,葡萄酒的世界那么大,资讯和国际物流体系都如此发达,只要愿意去学习,你花一、两千元就能喝到不逊色于拉菲的酒了。

· · · · ·

拉菲酒庄主是世界的幕后掌管者吗?

几年前,一位宋姓作家撰写了一本奇幻小说《XX战争》,以史实结合阴谋论脑补的方式介绍了拉菲的庄主——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的家族史。这一切本来都没啥问题,直到这本书被归入“金融类”和“纪实类”。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罗斯柴尔德家族描述成在拿破仑时代崛起并完成原始积累,现在由星散各地的子孙隐形控制着世界各地的货币和金融体系,进而控制世界(当年希特勒迫害罗斯柴尔德家族时,用的也是这个理由)。

按照某作家的观点:以这个家族在拿破仑时代积累起来的原始资本,即使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现在应该有几万亿美元了,控制世界金融体系绰绰有余。

但事实上,没有人是上帝,没有人能保证投资永远不出错。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投资的领域相当不走运,他们在美国快速发展的时代撤离了美国,在欧洲的资产又先后遭到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掠夺,以至于现在该家族其实一直在衰落。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盈利能力连高盛的一个零头都不够。

如果说这个家族在控制世界的话,那也是通过控制人们的舌尖,而非通过货币。

· · · · ·

大家可以再好好看一下上图真正的“小拉菲”的真容。如果单纯为了享受酒的味道,我不太推荐你买,因为品质不怎么值这个价(你要招待些好面子的贵宾那另说)。即使要买,也别被忽悠,错把“拉菲传奇”、“拉菲传说”认作“小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

(未完待续)

~~~~~~~~小广告分割线~~~~~~~~~

这篇文章转载于我的公众号“Thedrinkers”,我一直尝试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酒的知识,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关注一下。

wzm1231(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