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篇
在农村的厨房里,地位最高的就是这张神像,这是老灶爷。滑县人供奉老灶爷大约是从元朝末年开始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据说,老灶爷是“家鞑”,又叫“鞑子”,是元朝统治者派到民间统治百姓的官吏,他们的统治非常残暴,老百姓忍无可忍,起来造反,把家鞑杀了。上层统治者就派了官军来镇压百姓,大肆屠杀,发誓要把滑县人全部杀光。滑县人为了留住自己的根,就对官军说,你们不要杀了,留下来我们,以后我们把家鞑当神供着,有了好饭先让家鞑吃还不行吗。这才留住了滑县人的根,从此以后,滑县人每天端碗吃饭前都要先供奉老灶爷以求老灶爷保佑。这种观念随着岁月流逝慢慢淡化,后来改成了只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一次。到了现在,大部分人家只把祭灶这一天作为改善生活的一个理由了。风箱这种工具,很多人可能都见过。用手来回拉动风箱杆儿,产生的风就会通过风箱嘴儿吹到锅灶下面,从而使灶火更旺。在滑县,就有一个关于风箱的歇后语,叫“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在以前,人们生活要使用一种水车,这种水车的作用很大,还可以进行灌溉。还有木屐、老鳖灯、药碾、斗、升等生活用具。 说到滑县人民的生活,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说的,那就是豆腐。滑县人对豆腐可谓情有独钟,不仅爱吃豆腐,而且特别会做豆腐。做豆腐最出名的要算离县城两公里处的军庄村,当地有句俗语,叫“宁舍孩儿郎,不舍豆腐坊”,生活艰苦的年代靠磨豆腐养家糊口,改革开放以后靠磨豆腐发家致富奔小康。与豆腐相连的豆腐皮更是名声远播,郑州每年召开两会,几个大饭店都会提前几天开着大车专程来军庄收购豆腐皮儿。滑县人还有句俗语,叫“豆腐吃三天,老头儿能开砖。”就是拿着大砖头往头上砸,砖烂头不烂。所以,滑县人从早到晚,几乎一天三顿离不了豆腐,鲜豆腐、冻豆腐、卤煮豆腐、煎豆腐、鲜豆浆、凉拌豆腐皮、豆腐皮裹油条等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