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炜彤,森林培育学家,杉木栽培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对林型、森林采伐更新、次生林抚育改造等进行过系统调查研究;努力开拓人工林的研究与实践,在人工林立地分类、评价与适地适树、杉木人工林栽培模式、人工林地力衰退与防治技术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盛炜彤(1933.11-)男,江苏海门市人。汉族,1956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造林专业。曾任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副所长;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院刊《林业科学研究》主编,中国林学会刊物《林业科学》常务副主编,兼职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名誉理事长,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常委,国家林业局咨询委员会委员;1994年任国务院参事,1990年被评为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和森林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和育林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为人工林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及天然林的经营,为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特别是人工林的培育科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七五"及"八五"期间担任人工林培育方面国家科技攻关的课题负责人,同时还承担专题的研究,他对我国森林立地分类、人工林培育及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的人工林培育上的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高效、6个方向和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维护地力等5个技术路线,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为提高我国人工造林水平和生产力打下了科技基础。立地分类与评价是森林培育事业重要的技术基础,他是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的著名专家之一,参与主持了1986-1990年"七五"重点攻关课题:"用材林基地立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研究提出了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包括高层分类与基层分类的立地分类系统,立地类型划分及主要造林树种地位指数表的编制,并作为副主编出版了专著《中国森林立地》。他为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建立,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我国人工林生态问题与长期生产力保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揭示了杉木,桉树等人工林地力退化的原因、机制,并为保持长期生产力提出了可行的途径与措施。
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5篇,主要有:"恒被林及其育林系统"、"天然林的保护与管理"、"人工林的生物学稳定性与可持续经营"、"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杉木林的密度管理与长期生产力研究"、"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影响"、"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变化"、"杉木人工林育林干扰对长期立地生产力影响"、"人工林的植被管理与稳定性"等。编写著作10部,获奖成果9个。这些论文、著作及获奖成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具有明显的创新,对我国人工林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成果"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治技术研究"1994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壹等奖;"用材林基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及"杉木建筑材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分别获1995年及2001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杉木建筑材优化栽培模式的研究"已经作为专著出版。在该专题研究上,采用了先进的林分生长模拟方法和栽培经济分析手段,以及开创性地编制了林分经营模型系统。首次在全国提出了32个优化栽培模式,使杉木人工林栽培技术推向了新的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杉木,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于2003年通过验收,获得了"整个研究工作起点高,系统性强,并有所创新,取得了突出进展"的评价,项目综合评价为"A"。并已在12作为专著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此成果对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杉木人工林地力退化的原因与机理,得出了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和不合理的育林措施干扰等因素,造成杉木人工林土壤综合功能退化,导致土壤物理性质负向改变,N、P有效养分,特别是P肥严重供应不足的新结论,并提出了防治地力衰退保持长期生产力,提高人工林稳定性五种途径:①避免强烈的人为干扰措施,如全垦整地皆伐等;②进行植被管理,改善人工林群落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③减少连作,实行轮作;④采取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⑤改善遗传控制。这些提高人工林稳定性和维护与长期生产力途径的提出反映了我国人工林经营的新水平,对推进我国人工长期生产力保持,具有重大意义。
主持编写的"自然科学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林学"一书,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获得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指导性的高度评价,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编制林学学科基金项目指南的主要依据。
除上述科学技术上做出和贡献之外,还积极参与了许多与科技有关的社会活动。曾担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理事长长达10多年,还担任过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的副主任多年,为促进我国森林生态和造林科技进步,活跃学术活动做出了贡献。自1994年后,一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为我国农业林业及生态建设提出过许多富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