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条索覆银毫,汤色绿润香气妖。南湾湖上黑龙潭,山青水秀风光好。茶山葱笼蒸云雾,天降甘露润细毫。龙潭汲泉煮春茗,一壶毛尖百愁消。月如水,朦胧的月光洒满微风轻轻撩起的窗帘,心中凝聚的那缕缕情丝,萦绕着初春柔美的月色缓慢升起。几叶信阳毛尖,轻浮杯中,在水里舒展旋转,漾起浅浅的绿色。这绿色,和身边两盆最喜爱的“滴水观音”一样,那绿得让人心醉的片片扇形柄叶,和着静寂的月色相伴,在悠悠的记忆中漫步,寻找着那绵延纤细婉约的情怀!
据传,它开始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咋会来到人间种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谈起。先前,鸡公山没有名字。有一年,山上害虫成灾,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神鸡,把害虫叨个一干二净,住了下来。它天天报晓,啼叫一声,响遍天下,因此人们就给这座山起名鸡公山。各种害虫再不敢在这里逞凶了,鸡公山上从此草绿树旺,鸟语花香,成了人间仙境。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形状细、圆、光、直并多白毫,茶质清香、味浓、汤色绿,因茶叶节茸毛显露,紧直峰尖而称之为“毛尖”,信阳毛尖具有多种功能作用。具有强身健体作用。 食罢一觉醒,起来两盅茶,也许是懒散的太久了,遂与茶结缘。说是结缘,栏杆遍拍,实仍不知茶之三味。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看来,几片或绿或褐的叶片,从几千年长河的源头就已经开始了对或残酷,或惊险,或诡谲,或奇丽,或悲壮,或悲壮,或忧伤,或卑琐的人生和人性的浸泡和喝问……虽然光怪陆离不可理喻,却总能被一只小小的茶壶和小杯演绎的头头是道。
夜后静思陪明月,当然少不了以茶为伴。信阳毛尖,茶之上品。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峰奇,山秀,湖美,茶乃香。人都说毛峰鲜醇爽口,碧螺春清和鲜甜,云雾香馨醇厚,龙井香郁味甘,而我屡试却总是不爽,总是在微苦,微涩,微甜中清醒和感知着自己的思绪。拎杯仔细端详,察茶之万象,清淡的茶色犹如万里长空,云雾缭绕,上下沉浮的叶片恰似北风中漫天婆娑的落叶,上升者如嫦娥奔月,轻盈中不失些许失意;下沉者似仙女临凡,步调蹒跚,如碧似玉的颜色里总也打捞不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人间绝品应难知,闲对《茶经》忆古人,“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灵禀,祛襟涤滞,至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闲洁,韵高致雅,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煮泉小品》的作者也曾言“啜茶忘喧,谓非膏梁纨绮可语”,吾本庸俗,难怪品不出邻家女孩的浅吟轻笑,一杯在手,更难阅尽今古事,宋词的清章丽句也尘封在断井残垣里,吴地女子明眸浩齿的清音,掩映在雨洗无尘的江南山水里,如烟?似雾?捉摸不透!江南风物的灵气,就这样迢递于上下五千年又绵延至华夏子孙的血管末梢,情乎?趣乎?悲乎! 三月的夜,渲染着尘世轮回浅浅的忧,季节转换淡淡的愁。
静静的,凝视花盆中闪闪发亮的片片绿叶,那里曾经有过一片茶褐色的枯叶飘落下来。然而就在同时,一个绿珍珠似的幼小而坚强的芽儿,虽然经受了一冬的寒风和飞雪,可还是挺起了她那清雅幼稚的身姿,无声地期待着春天的来临。此时,我忽然感受到一种生命的震撼,心里最感念的竟是那株幼芽最初展开的美。 今夜,对着月色清辉的光晕,我想斟茶为酒,与天对饮,一醉红尘,一情归月。让那今世的一帘清愁,凝入心魂深处的缕缕情愫,幻化成冬之梦里的一枚雪瓣,在等待希翼的瞬刻中,与月儿共舞,寄语于夜,寄思于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