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县电城钟鼓楼,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了。记载着南疆的沧桑。是电白县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址,被列为市、县重点保护文物。1994年起,市、县拨出专款修葺,正以崭新的形象迎接四方游客。
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的钟鼓楼,是一栋跨越街面的楼阁式二层古楼,高十六点二米,楼脚全部用条石垒砌,楼墙砌以大砖,是坚固耐久的古建筑物。相传当年建钟鼓楼,风水名师用八卦罗盘测算,鉴定电城是七星伴月福地。
当年建钟鼓楼,楼下拱门中间垒砌大砖,两侧只留一小巷道让上街的人通行。风水名师说,这是因为钟鼓楼拱门是官府大印,若将拱门全部通透,大印上没有了文字,知县执政则难行其令,并且会受庶民刁难欺负。民国五年,电白县下令将钟鼓楼拱门拆通,方便了当地行人。
电城的十字街,是一条热闹繁荣的商业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从钟鼓楼下穿过。据了解,在历史上,粤西沿海经常遭受海贼与倭寇的抢掠,所以当时国家要在广东省沿海设“卫”。为此,明代成化三年,电白县治所从高州长城旧城迁往神电卫。这个号称“神电卫”的军事防务机构就设在电城。为了防卫,城内就必须要有一座较高的了望、施令为一体的楼阁,这是钟彭楼产生的原因。电城的钟鼓楼,建于明朝天启七年,明代崇祯二年,知县李祁将楼改名为文昌阁,命门额为“云门”。清代康熙年间,知县郭建南重修钟鼓楼。嘉庆二十三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得以幸存至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