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记者跟浙江考古圈子里的几个小伙伴碰头,虽然大家都在工地里继续“灰头土脸”,但说起两件事,立马眼睛放光,喜气洋洋。
一件,是良渚的贵族墓葬首次在北大整墓展出,还在“早期文明对话”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亮了相,国际范儿大增。另一件大事,是一个月前,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上榜。要知道,主子呆的地方——北京故宫明清建筑基址这么大牌的项目都被我们PK掉了哦。
这个窑址,名气不大,但发现了三条龙窑,分别是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的窑炉,而且很完整,这在早期瓷器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一个月过去了,禁山的这处新窑址正式发掘已经结束,记者昨天获悉,接下去,这里将建一座遗址公园,一座博物馆。
福利一:
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正在筹建中
“这个项目,我们会一直继续,也从来没停下过。”禁山早期越窑遗址的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告诉记者。
窑址获奖了,禁山的知名度当然也提高了。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个偏重学术性的项目,也没有个能直接参观的地方,青瓷都拿去做研究了也看不到,对普通人来说,要怎么才能了解它呢?
所以,这次后续最大的动作就是:上虞正在加紧规划建设禁山窑址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一边保护,一边展示。这些漂亮宝贝,不能闷在库房里不见人。
福利二:
七八个新窑址嗷嗷待挖
再回到考古研究本身。郑建明说,这个窑址的发掘确实已经结束,但禁山周边其他的窑址正在嗷嗷待哺,他们已经盯上了七八个新窑址,比如,离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几百米的地方,有个属于三国西晋时期的窑址,等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后,便可以动手了。
而他们对这些新窑址的发掘,更期待。记者不禁好奇,难道会比禁山的这处收获更大吗?
原来,禁山的这个窑址东西虽多,产品种类也很丰富,但有一个问题,以吨计算的瓷器里,居然全都是实用器,也就是生活用品,没有一件冥器。
古人是很会享受生活的,青瓷做的砚台,雅致;专门给宫里打造的烛插,就是插蜡烛的,也要做成小狮子的样子;还有些像小羊造型的羊形器、鸡首壶,究竟有什么用,专家还说不上来。
但没有随葬品,有点奇怪。南京地区三国西晋时期的墓葬里,出现过成套的冥器,猪圈、羊圈、鸡笼、马车、牛车、房屋模型、俑,但这些基本款,这里一个都没有。郑建明说,虽然也出土了一个俑,小人手持三弦琴,很潇洒,但只发现了一件,数量这么少,不像冥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可能是分工不同。瓷器制造有专业化的分工,有些专门制造冥器,有些制造实用器。”郑建明说。所以,他们新盯上的窑址里,或许会出现不同的类型,“我们更想做的,是弄清楚瓷器从起源到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福利三:
“浙江青瓷”排上申遗日程表
事实上,上虞是成熟瓷器的起源地。上虞烧造,运河外运,南京一带上流社会消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早期瓷器体系。江浙一带先以玉帛之乡闻名,接着以瓷器摇篮闻名,一直到宋代都独领风骚,这都是地道的工艺高峰。目前为止,上虞总共发现了200多个越窑窑址。所以,这几年,省考古所一直在做的大课题“浙江青瓷”,已经排上申遗的日程表了。
郑建明说,良渚后年申遗之后,就要轮到浙江青瓷了,现在除了上虞,龙泉、慈溪等几个县都在联合筹备。虽然它看上去和这几年大热的“探源”无关,但说起海上丝绸之路,窑址是绕不开的,而历史上,上虞青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口量极大,如今的成果都是证据。所以,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