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很久以前,在元霄节日,众人喜欢观龙灯,几个青年越看越乐,手舞足蹈,跃跃欲试,情中生智,举起观灯的板凳,模仿龙行姿式,玩舞起来,后逐渐形成传统延续至今。舞板凳龙1人至3人都可舞,龙戏珠、珠引龙,武艺高超的执珠人引得蛟龙翻滚,只见板凳飞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土家族的板凳龙冬季操练,春季期间表演。鄂西的春天,乐满土乡、情溢山寨。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它代表着吉祥、威严和无穷的力量。人们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过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可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即不能科学地理解它,又不能征服它,于是便祈求想象中的“龙”。每当新年伊始,都要举行请龙、祀龙、舞龙、送龙的隆重仪式。随着历史的进步,龙舞已逐渐削弱原来祀神娱神的意义,发展成为以喜庆佳节、恭贺喜庆、迎接吉祥为主要意义的群众自娱性舞蹈。表演场地主要是广场、街头,并常和彩莲船、虾壳精、狮舞、高跷及武术一起交替表演。龙舞一般用打击乐伴奏,舞蹈动作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发挥,音乐只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安居板凳龙舞平时多出现在农户过事、建房上梁等众人聚会场所。一些身强力壮者酒足饭饱之余,就地取八仙桌的双人板凳在蹈场上挥舞翻滚、有些则在旁敲击节奏,一为展示自己的身手,二为众人娱乐助兴。其动作套路过去曾与民间武术相结合,用于在徒手遭遇突发事变时,顺手取板凳作为武器相搏杀。民间将双人条凳彩扎为龙形,在元宵和喜庆之日加入狮子、彩船等花灯队伍恭送吉祥。故板凳龙当今既具有艺术观赏性,又具有强身健体功能。
所以说板凳对于土家族可不仅仅是用来坐的。还承载了太多喜悦和对来年的期盼。每天来一场板凳龙舞,强壮土家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