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手舞活动是土家族人缅怀祖先、追忆民族迁徙的艰辛、再现田园生活 的恬静的大型舞蹈史诗,其服装和道具也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和道具将摆手堂装饰得隆重而热烈。摆手场上插着许多幡旗,人们手举龙凤旗队(用红、兰、白、黄四色绸料制成) ,身披"西兰卡布"(花被面) ,捧着贴有"福"字的酒罐,担五谷、担猎物、端粑粑、挑团馓、提豆腐,手持齐眉棍、神刀、朝筒,扛着鸟枪、齐眉棍、梭镖等道具,吹起牛角、土号、唢呐,点响三眼铳,锣鼓喧天,歌声动地,男欢女乐,舞姿翩翩,气氛非常热烈。正如一首土家族竹枝词描写的那样:"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迭,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 湘西保靖的土家摆手舞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看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农事舞主要表现土家人农事活动,有"挖土"、"撒种"、"纺棉花"、"砍火渣"、"烧灰积肥"、"织布"、"挽麻蛇"、"插秧"、"种包谷"等。生活舞主要有"扫地"、"打蚊子"、"打粑粑"、"水牛打架"、"抖虼蚤"、"比脚"、"擦背"等十多种。
摆手舞以家庭与乡镇村落形式传承。跳摆手舞者,除了土教师外,都不是职业艺人,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而是以家庭与乡镇村落的形式传承,有传承的代表人物和代表群体。对此,来凤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县城内跳摆手舞的乡镇和村寨,就其分布情况和优秀传承艺人进行深进实地普查,登记造册,建立艺术档案。调查情况表明,县内跳摆手舞主要集中在百福司镇河东片舍米糊村。
小学时就开始学习摆手舞。那时候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学校老师会利用体育课教导大家跳摆手舞。加之广场上每天会有大妈跳摆手舞。所以即使如今我已4经20岁了,动作至今没有忘记。说摆手舞陪我长大,并不为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