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的殿堂
学校探究式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有声有色,成绩裴然,享誉全国,学生的研究性科技作品,在指导教师—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奖章获得者郭云胶老师的带领下,屡获大奖,例如学生预备党员杨荣杰等同学研究的《德宏洞穴透明蛭的发现及其生物学习性研究报告》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奖”二等奖,省、州级一等奖,填补了中国山蛭类研究的空白,成为了最新发现和描述一个新的蛭类物种的开创者。截至目前,学校卓有成效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成绩卓著,荣获国家级奖28项(次);省级奖180多项(次);州级奖近250多项(次),学校分别11次获得省、州级优秀科技活动组织奖。科技创新教育的成绩在云南省名列前茅,在全国屈指可数。被命名为全国绿色学校。被评为首批云南省一级科技示范学校。被命名为州级绿色学校和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 边疆教育的奇葩 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生的教育,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规律及途径,认真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勇敢、善良、聪明、礼貌、勤劳的优良品质,并有效的整合到学习和发展上。组织实施了《网络环境对边疆民族地区中学生情绪智力影响的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少数民族生入学率、巩固率、高考升学率得到逐年提高,近年来,已向多所大学输送了大批少数民族优秀生。2010年,当地少数民族考生共有158人,其中达一本18人、本科以上90人,总达线人数为144人,达线率为91.14%;2011年,地少数民族考生共有195人,本科以上160人,总达线人数为194人,达线率为99.5%。2010年傣族学生蚌绍诗(理科)以全省第5名69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此外,还涌现出了如傣族学生小石,以639分被中山大学录取,景颇族学生刀芳怡以634分被武汉大学录取,傣族学生石明东以623分被同济大学录取等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 课堂改革的战场 学校开展以提高课堂效益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狠抓集体备课,实施1 2的磨课活动,构建了“先学后教,问题引导,精讲精练,当堂检测,课后配餐”的20字课堂教学模式,先后举行了四届“教坛新秀”评选,有153人次浮出并获得年度新秀奖;举办青年教师培训3200余次;组织学科优质课评选100余人次;编辑学科优秀教学设计、学案汇编113册,收录优秀教学设计5512份,学案6960份;组织教师编题竞赛150场次;选派23名骨干教师参加德宏州高三复习指导教材的编写,党颖校长曾多次代表德宏州在国家、省、州教学改革经验会上交流发言,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省内外的教育考察团慕名学习。组织参加了全国、省、州级学科教学课堂竞赛活动,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获省级一等奖3人,二、三等奖4人;在德宏州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中,共9个学科获一等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硕果累累,斐声省内外。 三、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2013年紧缺专业学科选优招聘岗位计划 经德宏州人民政府德政复【2013】16号文批复,我校今年还需补充招聘紧缺专业学科岗位及人数分别为: 数学:1人(一本以上学历) 化学:1人(硕士研究生) 招聘要求:一本专业及其以上学历的具有高中教师资格证、毕业证,身体健康的应届毕业生。 以上所招聘的岗位和人数,是具有正式编制的国家事业单位的教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