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黎戈本人的性情,多于她的书。生命的宏观本质是悲情的,因万千众生无法逃离生老病死。生活的琐碎繁复,随着年岁之增长,愈发消磨着意志。感性、勇气、热忱,在生活的碾压之下,难免会有殆尽的一日。然而,这在黎戈身上并未应验。她有着对文学不息的热情,和她执着的热爱。也正是这样勤恳的精神,她的书《各自爱》面世了,封面色是栢枝绿,油然地漫出清丽之气,给人宁谧的好感。
她还爱那些素雅清淡的事物,爱那些植物芳草,莼菜,藿,水芹,草头,芫荽,喜欢做菜,识草木,养着一个自由可爱的女儿皮大人。夏日晨光熹微时晨读,冬时雪漫遍野时夜读,她喜欢梭罗,喜欢他说的那句,夏日用来过感官生活,而冬天则移居内心。
《各自爱》里随处可触摸到低碳型的文字,晨雾晚风,光影迷离,若拿衣料作比,该是贴合性、透气性、舒适性都高的全棉质地,拿来滋养一点过日子的从容,想来是恰如其分的。
她还爱那些素雅清淡的事物,爱那些植物芳草,莼菜,藿,水芹,草头,芫荽,喜欢做菜,识草木,养着一个自由可爱的女儿皮大人。夏日晨光熹微时晨读,冬时雪漫遍野时夜读,她喜欢梭罗,喜欢他说的那句,夏日用来过感官生活,而冬天则移居内心。
《各自爱》里随处可触摸到低碳型的文字,晨雾晚风,光影迷离,若拿衣料作比,该是贴合性、透气性、舒适性都高的全棉质地,拿来滋养一点过日子的从容,想来是恰如其分的。
现世中有部分人惧怕孤独,逃避孤独,愿意把自身投入在社会洪流中洗荡,或者也有部分人不知该如何面对孤独,我想《各自爱》里有对“孤独”好的诠释,“人生而孤独,只是:不被理解的孤独,好过被胡乱解读的孤独;安静独处的孤独,好过被噪音塞满的孤独;干净一味的孤独,好过杂味乱炖的孤独。所以最依恋的人,就是有分寸,守距离,懂得爱护彼此孤独的人。”“这孤独,如同母亲的子宫,一辆车的油箱,它是能量的大本营,绝不可以被撬开或泄漏,稀释,走气。你有没有元气,靠的就是它的密闭度。孤独并非独处,独处是扁平的自处,孤独了更多的维度。”……松浦弥太郎也说过“孤独,是生而为人的条件。”或许,等你适应了孤独,懂得如何自处孤独,应该就是沉淀自己的第一步,像河流般隐秘成长。隐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