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如果你愿意耐心听我讲,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手舞足蹈,不带一丝停顿。”当戴着黑框眼镜,笑得一脸灿烂的温城辉出现在面前,我很难想象,这位出生于1993年的潮汕男孩已经创业数年。
3年前的温城辉,还在自己的M²工作室,用画笔记录校园生活。初出茅庐的他,制作的“绘城印象”明信片销量高达100万张,他还拿下“赢在广州”创业大赛冠军,一时间红遍广州城。那时的他,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在创业,仅仅是在“传递情感”而已。
如今的温城辉,已带领团队移师北京,创立贴贴科技,带领团队推出“礼物说”、“贴贴明信片”、“贴贴二维码”三款产品,并获得创新谷、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数百万元投资,可谓完成了一次由文化创意产业向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华丽转身。
用手绘传递情感
温城辉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大一时,偶然结识了爱好手绘的学姐陈安妮。谈到时下充斥着垃圾信息的社交方式,他俩都觉得“手绘”是承载情感的更好方式。于是一拍即合,两人成立了M²工作室。“一个m e,再加上一个m e,就足以产生m的平方那样大的奇迹。”温城辉拿出高中时创办《零点一度》独立杂志获得的收益,作为工作室的启动资金。
2012年夏天,温城辉带领M²工作室,进行拍摄取材取景和画草图,先后推出广外、大学城、贝岗等手绘明信片,线上通过@ m方工作室微博和淘宝网出售,线下则在大学城书报亭展销。
其中一套主题为“我们都爱大学城”的明信片,精心选取381公交车、租自行车环岛骑行、广州大学美食中心等充满集体回忆的温馨题材,一经推出,反响热烈,销售8000多套,一夜走红广州大学生圈。
同心协力之下,M²工作室凭借其“创意、设计、公益”的理念在校内外举行的各种创业比赛中脱颖而出。2013年年初,温城辉将工作室公司化,注册“绘城印象”品牌。创办仅一年,“绘城印象”就在广东80多所大学卖出 100 万张明信片等校园纪念品,盈利数十万元。
让礼物开口说话
手绘明信片在学生群体中的风靡并没有让温城辉就此满足。如何能让明信片跳出书写篇幅小、内容有限、形式单一的限制,成为无可取代的情感礼物呢?温城辉又带领团队开始做研发工作。
很快,他们就开发出“贴贴二维码”,用于“语音明信片”发售。用户购买二维码贴纸后,使用APP扫描二维码即可在贴纸中存储图片、声音、视频,再将二维码贴纸贴到送出的明信片上,让礼物开口说话。
“我是一个想到新的 idea 就会充满热情去实现的人。当想到二维码能够存入声音这一点时,我简直为之疯狂,几天几夜不睡觉,到处找人做。那时我根本顾不上考虑学业或者工作室收入,每天想的就是这件事一定要做成,因为它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温城辉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行动派”。
在温城辉看来,语音明信片只是一个切入点,他们要将目光放在更为广阔的礼物社交领域。“一方面是因为送礼涉及社交网络,极具商业挖掘价值。另一方面,送礼与电商交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后者是流量变现的最直接手段。”
2014年7月,贴贴科技推出面向年轻用户的礼物推荐应用“礼物说”,并在 以90 后为主的年轻用户群中引起不错的反响。“礼物说”通过提供礼物攻略的方式,向一些挑选礼物时遇到困难的用户推荐礼物。
“礼物说”上架 APP Store不到两周,就斩获了 10 万次下载。上线两个半月,拥有接近 70 万用户。温城辉强调:“现在业内有些公司对外报数据都是乘以3,我们这个数字是没有乘3的,如此真实数字这么快取得是相当不容易的。”
推广路径欢乐多
“我们有非常多好玩的推广思路,因此才有了这样的成绩。”当年的学姐陈安妮,如今已是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漫画家博主@伟大的安妮,温城辉与这位志趣相投的老朋友,再一次合作。在微博上,只要用户转发微博@一个好友,他们就送一张明信片,一共送出10万张。加上“礼物说”APP新增加的明信片保存声音的功能,一时间大量用户被吸引过来。“A用户送给B,B再晒微博,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传播链条。”
在赠送奖品的同时,“礼物说”的微博运营也十分用心。主页君总是认真回复留言,使用一些“萌感十足”的句式,很快就在年轻的粉丝群体中建立了情感认同。“转发送奖品”的功利属性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持久的情感连接。
同时,“礼物说”APP还紧跟着“围住神经猫”的风靡热潮,推出一款叫做“扑倒王小明”的小游戏,在朋友圈传播,用户点击“扑倒王小明”,成功后就送礼物,下载“礼物说”APP在意见反馈里填写领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