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新包扁米香

家乡区县: 云南省广南县

木叶新包扁米香

每当农历七月下旬,壮族农民们种植的水稻—糯谷已有十之六七成熟时,用木梳将稻粒梳下装在竹箩里挑回家中,用铁锅炒熟(熟而不脆),待冷却后用碓轻舂脱壳,再簸筛去壳后方可食用。

经碓舂压、除去外壳,尚有部分内皮(俗称衣胞)附在扁米上。拌着破成粉的衣胞皮,人们品尝慢嚼时,清香可口,别有风味的美食,让人赞不绝口。

扁米节是壮族十分古老的稻作节日之一,出自何时无考,但清代乾隆年间已有诗词盛赞。广南府城举人陈龙章(小南街人)进京殿试进士未中后,于乾隆34年(公元1769年)奉命到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任知县(县长)后,1774年回乡省亲时撰写了一组《莲城竹枝词》,其中一首“扁米荐新”诗云:

芳畴六七稻先黄,木叶新包扁米香;

比似精新仙饭好,桃花渡口饷刘郎。

附:扁米的故事

扁米,壮族群众称“侯茂”,是壮族群众制作的一种传统美食。相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制作历史。

说到扁米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年壮乡大旱,推迟了播种季节。次年到了八月稻谷还未上场,适逢村里有一位专爱刁难媳妇的婆婆,嚷着要吃糯米饭。在年成欠收的日子里,只有土司家才囤有糯米,儿媳妇不愿受土司借升赔斗的高利剥削,但又必须让自己的婆婆吃上糯米饭。于是,她只好不辞劳苦到“劳役田”里挑选一些稍欠成熟的糯谷穗,连夜蒸煮舂制成扁形,略呈鸭绿色的扁米饭。婆婆为其行为所感动,便把这香醇味美、甘软可口的扁米饭,叫隔壁邻居都来品尝,众人不仅赞美着扁米饭味道好,更夸这媳妇善良、勤劳、有孝心。

从此,扁米作为家风美德,传遍了壮乡,并由此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尝新节。

石晓吟(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