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的救命恩人,你们在哪?--上

家乡区县: 自贡市自流井区

要不是自贡知青的相救,他们四个同学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冻死,抑或被深山老林里的野兽咬死。47年前,在躲避“武斗”的逃命途中,四人被自贡知青相救的一幕,令年已69岁的郫县老人朱万载至今无法忘怀。朱万载和另外两名健在的同学下定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寻找到救他们于死亡边缘的自贡知青。

寻找救命恩人 郫县老人电话求助

16日,自贡知青文化促进会会长郭瑞云接到从一个远方打给他的陌生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想通过众多的自贡知青,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

几经询问,郭瑞云得知,当年,老人与其他三名同学为了保命,逃离大学校园,准备翻越一座人迹罕至的大山。逃命途中,四位同学偶遇下乡的自贡知青。这些知青告诉他们,那座直插云霄的大山,连老鹰都飞不过去,更别说人了,如果冒然上山,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冻死,或者被野兽咬死。在热情、耿直的自贡知青帮助下,四人放弃了继续逃命的念头,在大家的“掩护”下,藏进了知青屋里居住,从而躲过了一场人生劫难。在躲藏的近一个月时间里,自贡知青们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电话中,老人激动地告诉郭瑞云:“当年,要不是自贡知青的生死相救,我们或许早就不在人世了。”为此,现在年近七旬的他们,无法忘记自贡知青的救命之恩,“47年了,没有找到救命恩人,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老人们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寻找到搭救过他们的自贡知青。

老郭了解到,打电话的老人名叫朱万载,是原郫县政协主席,今年已经69岁了。朱万载告诉老郭,另外三位获救的同学是骆文廉、郎文钦、许传之。除了已经病逝的许传之外,其他两位同学现分别定居成都、重庆。

躲避“武斗”保命 四学生欲翻螺髻山

17日,记者采访了朱万载。回忆当年的“逃命”缘由,老人感慨万分。

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到1968年间失控后演变成了各派力量之间的“武装斗争”(史称“武斗”),“武斗”很快波及到地处大凉山地区的西昌。为了争夺地盘,1968年3月份以后,西昌“武斗”升级,各派不但大打出手,甚至动用起了枪炮,不少无辜生命在武斗中消失。当时年仅二十一二岁的朱万载、许传之、骆文廉、郎文钦就读于设在西昌的四川林业学院,“武斗开始后,学院也成了其中一个派别的武斗据点。” 朱万载回忆,“班上仅有的30个同学中,就有3个因武斗被打死”。

为了躲避武斗、保住性命,朱万载、许传之、骆文廉、郎文钦悄悄聚在一起,商量“逃离校园保命”的线路。经过紧张“秘谋”,四同学决定,先逃出西昌,再经普格县翻越螺髻山脉,逃到约七八公里外的宜宾后,寻找藏身之处。1968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四同学趁派斗力量不注意,从学院的一条臭水地沟里逃了出来。

漫漫逃命路上 幸遇自贡知青相救

朱万载、许传之、骆文廉、郎文钦从四川林业学院逃出来后,害怕走公路被各派“武斗人员”设的关卡逮到殃及性命,只好选择崇山峻岭里的羊肠小道,艰难地朝普格方向前行。

四人一路躲躲藏藏,直到当天下午才逃到距离西昌30多公里外的螺髻山下,准备翻越海拔4300多米的螺髻山脉,逃往宜宾。

螺髻山下,精疲力竭的四人遇到了一群农民打扮、收工回家的年轻人。看到四人狼狈不堪的模样,这群农民与他们攀谈了起来。在听了朱万载四人的遭遇后,引起了他们的同情,其中有个农民告诉四位学生:“想要翻螺髻山,除非不要命。”农民对他们说:“螺髻山脉不但山势陡峭、异常险峻,而且山上温度低得不得了,又没有可以吃的东西。要是冒然上山,不是遭饿死,就是遭冷死,还有可能遭深山老林出没的豹猫等野兽咬死”。

农民的一席话,立刻把四人“逃命的路”给“堵死”了。他们呆立在那里,不知所措。可怕的寂静后,其中一个农民对朱万载他们说:“不要害怕,走,到我们那里去躲一躲,保证没事”。走投无路的他们,只好跟着这群农民,来到一个“村落”。到这个“村落”不久,他们才得知,那群年轻的农民其实是上山下乡到大凉山普格县的自贡知青,落脚的地方是一个知青点,有30多个男女知青。他们到来的时候,只有五六个知青留守“村落”,其他的回老家探亲去了。

李嘉琪(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