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垣县又称蒲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有“多君子”之称。明朝中叶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长垣七尚书”之美誉。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处于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和山东菏泽等城市群的中心,新菏铁路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京港澳、连霍高速擦境而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位于中原腹地、黄河西岸的长垣,地下没有矿产资源,地上没有钢铁企业,周边没有大型起重机械生产厂家和科研单位,更没有国家投资支持和大城市的带动,这片曾经极度贫瘠的土地却孕育了闻名全国的起重机械集群——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4月,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特色工业园区;2006年11月,园区被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2007年,长垣又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目前,河南长垣中小型起重机销量已占到全国市场的5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的起重机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
民营经济:起重工业崛起的土壤 长垣县17个乡镇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位于黄河滩区,黄河一泛滥,庄稼颗粒无收。灾民只好远走他乡,四处乞讨。改革开放以前,在长垣广为流传着“春天喝不上糊糊,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每逢灾年,长垣人便投亲靠友外出学技谋生。
30年前,20岁的长垣小伙韩宪保为了生计,中学毕业后,就跟别人一起到新乡拉生、熟铁边角料,再拉到本村卖给做螺丝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别人告诉他,修“千斤顶”比卖螺丝赚钱更多,从没见过这种玩意儿的他,毅然决定修理千斤顶,后来又修理小型起重机。30年后,他一手建立的卫华集团成为中国起重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他自己,也成为起重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家。
从做小生意起家的还有同村的韩永章。1981年,比韩宪保小7岁的韩永章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连续闷坐3天的他,到了第4天,动手把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书籍,用板车拉到废品收购站,卖了20多元钱,这20多元钱成了他起家的资本。他用1元钱买了两个竹篓,做起了倒卖破铜烂铁的小生意。1985年,韩永章放下竹篓,走出家门,也干起了修理起重机及电动葫芦的行当。后来,他创立了河南华东起重机厂。河南巨人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红军总结说:“这是穷则思变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长垣企业家的酝酿期,30年后,当长垣起重机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后,韩宪保的个人经历,成了众多长垣企业家成长的缩影。最早是那些外出谋生的手艺人,在锔锅锔碗锔盆时偶然结识了一些修理配件的师傅,受雇于他们,负责扛修理用的工具包,见得多了,开始自己做。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渐渐做的人就多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一部分人返乡建起了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修理厂,进行各种零配件的翻修、加工,并逐渐开始整机生产。就这样不断拓展产品种类,不断扩大规模,一直走到了今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