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无线路由器内部主要由PCB板、主控芯片(ARM架构处理器)、无线基带+射频芯片、交换机芯片(有些主控芯片会整合基带、射频或交换机芯片)、内存和闪存等芯片组成。其中,主控芯片决定一款路由器Wi-Fi信号的传输质量、强度以及覆盖范围,因此也是最最关键的存在。而闪存芯片则用于安装操作系统,智能路由之所以智能的原因,就是配备了高主频的主控芯片,以及可安装更复杂智能系统,拥有足够大空间的闪存芯片。
目前路由器主控芯片主要以Broadcom、Atheros、Marvell和Ralink四大品牌为主。其中Broadcom和Atheros是最主要的芯片提供商。
由于我们不可能拆开看每款路由器的芯片,因此在选购时只能通过标注的参数来判断它的性能强弱。比如网络标准(802.11n还是802.11ac)、无线传输率(150M~1750M)、单频/双频(2.4GHz和5GHz)等参数。只是,我们还需掌握从需求出发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款产品。
天线的真实作用
很多路由器都配有1根或是多根天线(MIMO,多天线传输技术),而用户也青睐选择配备更多天线的产品。实际上,MIMO技术的本意是通过天线弥补54M传输速度所遇到的瓶颈,提升稳定性和方向性。天线的数量,主要以反映无线传输速率为主,提升信号强度为辅,而信号的强弱和穿墙能力则体现在射频芯片的发射功率上。因此,盲目地轻信3天线的路由器穿墙能力一定优于1天线的产品的观念,应该到了转变的时候了。总之,天线有比没有强,但多却不一定比少强。
要不要智能路由器
智能路由器和传统路由器,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类?通过前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智能路由器所谓的很多卖点传统路由器也能实现,只是操作和设置的步骤会相对复杂一些。此外,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就是以极致的性价比冲击市场,因此智能路由器的价格往往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低。
但是,智能路由器现在终归是新兴产品,包括小米、果壳、百度在内的首批智能路由器所面向的都是发烧或准专业用户,并非智能路由“理应面对”的菜鸟级用户。可见这类产品距离完美,或是说100%稳定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你喜欢折腾,尝鲜更多好玩的事物,那智能路由器绝对是性价比的体现。但如果你追求稳定,还是等发烧友找出所有的Bug,厂商推出正式版之后再说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