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的小吃——刀削面

家乡区县: 晋城市 城区

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血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太原市清和园饭店的“头脑”和“帽盒子”以其独特的清真风味,誉满并州,闻名全国。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山西面食,刀削面、拉面、刀拨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等各种面食,“山西面食馆” 具有山西特色而吸引着中外游人。

一提起山西面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刀削面。由于适口性强、制作方便,刀削面从山西省的数百种面食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山西面食品牌。

相传公元1222年,元朝大将木华黎,率领数万骑兵攻占太原,百姓以厨刀为武器抵抗掠夺。为防“汉民”造反,元朝在太原一带实施苛刻的“限刀”政策:规定十户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人保管。

一位姓王的老汉去取厨刀,谁知已被别人借走,眼前还有多人排队等候,于是他准备回家等待。出门时王老汉被门槛上一块将要掉下来的薄铁皮碰了脚,就悄悄捡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饥饿难耐的他,只好叫老伴用铁皮“砍面”。砍出来的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浇上卤料,别有风味。后来,“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传播开来。到了明朝,这种“砍面”又被称为“托掌面”,不仅家庭制作,也流传到市肆摊点经营,不断演变成现在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如今,刀削面已是人民喜食的最具特色的面食之一,还被用于表演艺术,称之为飞刀削面。

山西省烹饪协会有关专家说,山西刀削面在国内各大城市已比较普及,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都有“山西刀削面”的招牌。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比例要求准确。其制作使用的刀,也不是普通菜刀,而是特制的弧形削刀。削出的面条以细、薄、长闻名,形似柳叶。刀削面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入口外滑内筋,有着很好的口感。

山西刀削面的特点还在于其卤汁,也就是俗称的“浇头”和“调和”。专家称,刀削面的调料一般分为炸酱、打卤、煎炒、汆卤等,有几十种之多,平时人们食用的以西红柿鸡蛋、肉酱等四五种为主。这些调料讲究荤素搭配,如果吃时再加上山西老陈醋,不仅味道会更加鲜美,而且更具有养生功效。

山西刀削面在山西省有着非常广阔的群众基础,不仅是饭店、宾馆等中高档餐饮场所的主食,就连很多家庭主妇都有着刀削面绝技。

慢半拍(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