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胜
余三胜,字开龙,清著名京剧演员。一说湖北罗田人,一说安徽怀宁人。据考为潜山人。道光年间为北京春台班压台主角,咸丰时为春台班主。同治二年(1863年)开始,搭广和成班,登台演出十余年。享年七十余。
余三胜原工汉调老生,使不少人误认他是湖北籍。他冶皖、鄂二音为一炉,演唱中,音节回转处别具新意,顿挫抑扬,缠绵悱恻,形成独特流派。前人将程长庚比做工于炼字的杜甫,把余三胜比做长于写景状物的韦应物、孟浩然,说他“唱腔如空山鼓琴,沉思独往,观者如游名园,花木翳荟中有幽鸟一鸣,尘襟为之一涤。”誉他与程长庚、张二奎为“老生三鼎甲”。评唱腔者说,程长庚清刚隽上,张二奎实大声宏,余三胜则以苍凉悲壮见长。后来老生名角无人超脱三派之外。
余三胜擅演戏目有:《桑园寄子》、《空城记》、《摔琴》、《碰碑》、《珠帘寨》。以唱西皮为最佳。演《探母》、《骂曹》、《藏剑》、《捉放》,人称“举世无双”。反二黄调主要是由他创作。至今,在京剧《李陵碑》、《牧羊圈》、《乌盆计》等许多传统戏目中,还可欣赏到他当年的旋律。同时名演员刘赶生、孙菊仙,都曾暂停自家演出,到余三胜台下凝神习听。
据有关戏曲典籍记载,余三胜“北上最早”,演技“前古未有”,不仅长于文唱,兼擅靠把(武打)。他融合徽汉,加以昆渝,推进了现代京剧的形成。
余三胜通晓诗书,口才雄健,偶遇搭档因故迟出场,他能临机应变,随地选词,滔滔不绝,不使冷台,他人都望尘莫及。
旅京同乡深知余三胜乐襄义举。咸丰七年(1857年),他与程长庚同被推选为北京潜山义园首事。《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及民国旧志,都录有其时的“潜山义园碑记”与首事勒名。
余三胜子紫云(1856—1899),名金梁,谱名科荣,字砚芬(或艳芬),幼从梅兰芳祖父巧玲为师,为四喜班名主角,工花旦、小旦、青衫,兼有时小福的典雅与田桐秋的流利。绕场走步技巧,艺人争相师法。评者认为是“梅兰芳之先驱。”
紫云子叔岩(1890—1943),名第祺,字小云。梅兰芳、姜妙香之师陈德霖是其岳父,姚增禄、谭鑫培是其业师。工老生,少时嗓音高洁,人认为可步其祖父后尘,绰号“小小余三胜”。后来,虽久唱音疲,但因才兼文武,容貌儒雅,长于做白,故仍与杨小楼、梅兰芳三分天下。在天津演唱最久,能戏有一二百出。得意剧有《定军山》、《打棍出箱》、《南天门》、《天雷报》、《南阳关》、《盗宗卷》、《宁武关》、《珠帘寨》、《击鼓骂曹》、《打渔杀家》等。人说是清一色潭派戏。
据《皖优谱》、《京剧二百年历史》载:余三胜弟名四胜,工副净。叔岩弟卓夫,工老生,研究程长庚声调,迥异时派。祖孙三代,有名伶五人入伶史,可称艺术世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