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县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把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当前三夏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烧毁一棵树”的目标下,采取“政府组织引导、市场主体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为秸秆找出路,为农民创收入,变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政府、群众和市场”为主体的三方共赢新路子。 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不再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燃料,成为农民无法处理的垃圾。每到夏收季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打禁烧秸秆战。这种“只堵不疏”的做法,造成群众有怨气,干部有怨言,事倍功半。在今年的三夏工作中,我县立足实际,把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政府的组织引导,使农民群众既服务了三夏工作,又增加了自身收入。
为了把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我县通过电台、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开设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题栏目,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在今年夏收期间,我县出动宣传车辆300多台次,张贴标语3000多条,发放宣传单8万份,及时对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了全面宣传。
我县在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巴村镇在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成立了秸秆购销服务公司,组建5人的专业销售队伍,与漯河银鸽等造纸企业及各行政村签订了购销合同。
平店乡劳动服务公司多次到扶沟、鹿邑两家生物发电厂协商麦秸回收事宜,并邀请两个发电厂代表实地考察,最终促成了该乡后李村农民经纪人苏桂州与发电公司签订了麦秸回收协议,并在后李村设立了总收购点。各村劳动服务公司找一些有车、有劳力、有能力的麦秸收购经纪人,以每斤5分钱收购本村农户麦秸,然后统一送到总收购点。
郝岗乡利用28个乡村农民劳动服务公司、7个秸秆购销专业合作社、40个麦秸购销经纪人,帮助广大农户以村为单位,把秸秆及时清运到安全地方储存,待农闲时由公司统一销售到漯河银鸽集团、开封造纸厂等企业,帮助农民每亩增加收入70元左右,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