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皇陵前的文人佳话
到了东汉光和七年(184年)的五月初十,太尉桥玄病逝于京师洛阳,九月初七要在故里睢阳城北五里许安葬。碑文请谁写呢?桥玄之子桥羽第一个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友蔡邕。蔡邕是大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大师,曾任中郎,人称蔡中郎。桥玄生前视民如子,虽性刚烈,但礼贤下士,谦恭清廉,子弟亲属中无任大官者,死时“家无居业,丧无所殡”,为世人所称颂。蔡中郎对桥太尉更是无比敬仰,应桥羽之请,慨然应允,欣然命笔,一鼓作气写下了千余字的太尉桥公庙碑文,高度赞扬了桥玄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节操;烛隐洞奸,宽严相济的吏才;刚正端方,不阿权贵的风骨;扬威边陲,挥鞭而定西域的功业。同时,对桥玄爱士亲仁,雍容谦和的仪态尤为称道。连在场的文学大家曹操也不由得拍案叫绝。曹操为何在场?原来曹操与桥玄是忘年交,又因桥玄的两个女儿才貌双全更使他倾倒。所以,凡是桥家有事,曹操只要闻讯,便急忙赶去。
桥玄的丧事办完后,蔡中郎和曹操都想游览一下睢阳名胜,桥羽对蔡中郎为父写碑文正无以报答,便欣然答应,且亲自陪同观光。
蔡中郎和曹操在桥羽的陪同下来到燧皇陵,只见陵冢硕大,数百棵千年古柏郁郁葱葱,上百通石碑林立,并有多通皇帝御碑。三人边走边看,突然发现两通无字碑。蔡中郎好奇地问道:“为何竖两通无字碑?”桥羽笑道:“先生有所不知,相传千年前燧人氏显灵,曾嘱托宋国国君微子说,千年之后有两位文豪来此,你可在我陵前竖两通无字碑以待二君。微子公元前1039年立国,距今已千年有余,两位又是文学巨匠,正合燧皇所说二君。二位倘若能题写碑文,岂不圆了燧皇之心愿?”蔡中郎和曹操听了哈哈大笑,同声道:“言之有理?”桥羽便命书童捧砚,二人挽起长袖,手握巨笔,一挥而就。蔡中郎写的是:“燧皇取火济天下,功德盖世昭日月。”曹操写了个“龙”字。二人不解道:“为何写了个‘龙’字?”曹操笑道:“我们是龙的传人。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深秋,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也。”桥羽赞道:“言之有理。先生有此大志,真英雄也。”蔡中郎道:“原来曹公有野心。”曹操笑道:“扫除群雄,统一天下,造福人类,有何不可?”蔡中郎道:“莫非想同燧皇一样流芳千古?”曹操笑道:“燧皇乃万古圣人,曹某岂敢与燧皇相提并论。”
燧人氏在商丘钻木取火,开启了中华文明。如今,商丘人依然保持着对“火源”、“火种”、“火神”的崇拜热情。图为火把节上的祭火仪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