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丘县城以北5公里的白集镇张小庙村,有一株树龄120多年的古楝树,胸围370多厘米,树高20多米,平均冠幅25米,是沈丘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楝树。该株古楝树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为该村增添了诸多人文色彩,为此,村民们亲切地称其为“神树”、“镇村之宝”。
古树身世的传说
为了探寻沈丘古楝树的来历和它的传说,近日,记者两次踩着小村泥泞的道路与该树零距离接触。听说记者采访村里的“神树”,村民们一下子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讲述古楝树的前世今生。
据当地老人讲,山西洪洞县大移民时,现在的张小庙村还没有人居住,只有个香火很旺、规模宏大的寺庙牛王庙,庙宇建得很有气势,周围簇拥苍松翠柏……直到5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才在距牛王庙以北200多米处的空地上安营扎寨定居下来。当时村里只有三四十户人家,人口也就100多人。时至今日,村子里已有1000多口人,其中以张姓人居多。
村民们谈起古楝树,赋予其不少传奇色彩。今年80多岁的赵公俭对记者说,他听老辈人讲,在100多年前,牛王庙的香火很旺,有天清晨,人们看见一只仙鹤在寺庙的东北角落下来,拉了一坨屎后又展翅高飞了。没见过仙鹤的村民很是稀奇,便将仙鹤拉的这坨屎用土埋了起来。到了第二年春天,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寺庙东北角的墙根处,也就是仙鹤拉屎的地方,长出了一个幼芽,村民们细心呵护,直到长成幼苗后才发现是株楝树。村民认为这是牛王爷的恩赐,便在这株幼苗周围树起栅栏加以保护。如今曾经香火旺盛的牛王庙已不复存在,而茂盛的古楝树下却是香火不断。
据赵公俭介绍,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古楝树的神奇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在张小庙村周边,如有谁家的婴儿闹夜,只要家长在古楝树上贴上一张用黄表纸书写的“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的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纸条,闹夜的小儿在当天夜里就会收住了哭闹。另一传说是,村里谁家的小孩有个头疼脑热或小灾小病的,家长只要去古楝树下许个愿烧炷香,孩子很快就能康复。还有一种传说是,有的青年男女婚娶也要到大树下放一挂鞭炮,祈求他们能像这株古树一样长命百岁、白头偕老。
曾经有个风水先生看到这棵古楝树后断言:“庄里有大树,必定出大户。”这个说法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张小庙村的大多数人在改革开放后,通过艰辛打拼、勤劳致富,渐渐步入了小康行列。近些年,不少村民都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村民张俊杰说,他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给他讲牛王庙和这株楝树的故事。据其爷爷讲,从他记事起,那株楝树就有三拃多粗了。张小庙村党支部书记高铁山告诉记者,早从20多年前开始,县里的有关部门就每年都到村里来观察这株树,为其拍照记录,那时候就说这株树为国家保护的古树了。
相伴小村百余载
楝树在古代也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北宋时期王安石的诗《钟山晚步》写道:“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将雨中苦楝花开的风姿,描写得惟妙惟肖。“门前桃李都它尽,又见春光到楝花”,这是元代朱希晦咏楝花的名句。宋代张蕴咏楝诗曰:“绿树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吊沉湘。江南四月无风信,青草前头蝶思狂。”可见楝花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何等的娇美。
据张小庙村村民讲,村里的这株古楝树像一个威严的卫士,120多年来忠实地守望着小村,年年枝繁叶茂,密密匝匝,树上常年栖息各种鸟类,不仅是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也是小鸟们的天堂。
村民张峰说,改革开放初期,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耕牛。那时候,谁家的母牛要是产下小牛犊,都要到这株古楝树下烧香放炮祈祷一番,保佑小牛犊茁壮成长。家境殷实一点的人家,还会在古楝树下放电影庆贺。那时候,古楝树下俨然是一个集市,卖什么的都有,非常热闹,十里八村的人都到这里来赶场子。
村民赵汝峰说,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牛王庙已不复存在,古楝树被人们当做牛王庙的化身,人人都对它顶礼膜拜。古楝树的东北角是生产队的场,在冒着炎热打麦的当儿,村民跑到楝树下喝口水、乘乘凉别提有多惬意了。在古楝树的北面树根处有个很大的树洞,里面能钻进去一条狗,有一条两米多长的无尾红花蛇经常盘踞在树洞里,人们都非常敬畏它,认为那是神物,夏天的时候,那条无尾蛇经常在树上出没,村民不敢轻易碰它,多是小心呵护。
高铁山说,村民对这株古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保护古楝树的热情也很高。不少村民都说,他们安居乐业,家道殷实,源于村里有株 “镇村之宝”——古楝树的庇佑。古楝树给村民们带来了许多幸福的回忆,现在它不仅成了村里的“风水树”,也成了村民心中的“和谐树”、“幸福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