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房县神农架

家乡区县: 湖北省房县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6镇2乡和1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管理局、林业管理局和湿地公园均为正处级单位),林地占85%以上。神农架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直属湖北省管辖,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远古时期,神农架林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经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提升成 神农架地图为多个陆地,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园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神农架因华夏始祖之一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

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房县、兴山、巴东的24个公社和2个药材场、1个农场划为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

1971年划归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2年3月复归省辖,1976年5月划归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3年8月又复归省辖。

1980年11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撤销神农架林区革命委员会,1985年巴东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桥河3乡移交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也是湖北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天然绿色屏障,作为全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奇迹而备受关注。1980年,神农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网成员,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成为“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2012年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由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人口

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76140人。
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共有家庭22120户,家庭户人口为6940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5人减少了0.31人。
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0654人,占总人口的53.39%;女性为35486人,占总人口的46.6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8.21下降为114.56。
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213人,占总人口的12.1%;15~64岁的人口为58628人,占总人口的77.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299人,占总人口的1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6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8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 63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043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261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634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34人上升为83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93人上升为137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586人上升为297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121人下降为3460人。
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918人,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6.84%下降为10.4%,下降了16.44个百分点。

航空

神农架机场是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一座民用机场,位于红坪镇,海拔2,580米。
神农架机场2011年4月1日动工兴建。神农架机场是定位于旅游和通用航空相结合的4C级机场,它位于神农架红坪镇,距离湖北省级旅游度假区神农架木鱼镇50公里。投资近10亿元的神农架机场,是湖北省第5个民用机场。机场设计飞机年起降2917 架次,年旅客吞吐量25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30 吨目标设计。神农架机场于2014年4月28日通过验证飞行,首飞为东航的上海—武汉—神农架航线。

教育

基础教育

2008年末,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6%,小学学生实现了“零辍学”率;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75%,小学毕业升初中的直升率达90.6%。农村学生继续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普通高中入学率达64.18%。
幼儿教育
全区共有4所幼儿园(其中民办2所),占地面积3125平方米,校舍面积3223平方米。在园人数592人,教职工35人。
小学
全区共有小学30所,占地面积217966平方米,校舍面积114467平方米,在校学生3364人,教职工495人。
初中
全区共有普通中学7所。学校占地64787平方米,校舍面积32365平方米。初中在校学生2560人,专职教师225人。
高中
全区共有高级中学1所。学校占地面积2512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354平方米。在校学生1480人,专职教师126人。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全区有职业中专1所。开设有机电班、旅游班。学校采取与武汉机电工程学校联合办学,与林区电力公司等企业联合办班,此外还开展“阳光工程”等培训。
成人教育
教师进修学校(与林区党校、行政学校合署)1所,教职工8人,专职教师3人,学校占地面积3730平方米;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专职教师4人,学校占地面积3810平方米;区级示范成校1所,专职教师4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其它乡镇成校4所,主要职能是服务当地经济,开展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科技,为“三农”服务。

社会

基础设施
道路环保
2008年,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相继启动,项目数量之多、金额之大、工期之
高山湿地--大九湖紧均是前所未有。武神公路的动工,吹响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号角;飞机场立项及配套公路的动工,使神农架开辟空中通道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松柏过境公路的建设拉开了清杨河南岸新区开发的序幕;杜阳公路、麻线坪公路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全区路网结构;通村公路的不断延伸,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木鱼客运站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极大的提高全区旅游配套设施水平。同时,各项环保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木鱼垃圾处理场准备进入试运行阶段,木鱼污水处理厂已于2008年4月20日开始试运行。
文化设施
至2008年,全区共有艺术歌舞团1个,文化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2个,图书馆1个,电子图书累计23000册,公共藏书量达4.95万册。完成了“知识资源共享工程”区级分中心设备安装工程;争取到省级“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项目8个,完成了松柏镇八角庙村、盘水村两个省级“农家书屋”试点单位的规划、建设以及图书配送工作。完成了红坪镇综合文化站、10个行政村的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区8个乡镇成立了分会。

科技
2008年,林区科技工作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合作空间不断扩展、科技兴农作用日益显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卫生
林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进步。截至2012年底为止,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第一人民医院、卫生监督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林区中医医院),中心卫生院2个(阳日、下谷),一般卫生院4个(红坪、宋洛、新华、九湖),卫生所3个,企事业单位卫生室、门诊部4个,村级卫生组织57个,医疗机构现有床位数197张。医疗卫生机构覆盖了全区87%的行政村。
全区卫生系统现有在职职工36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8人,占在职人员总数的89.13%。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8人,占2.44%,中级职称104人,占37.71%,初级职称181人,占63.28%。

体育
2008年,神农架成功组织了一系列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舞龙舞狮培训、“庆五一、迎五四”万人长跑活动、“中国·神农架高山杜鹃花节系列活动—攀登神农顶”比赛、全区“信合杯”职工男子篮球比赛、“移动杯”全区老干部运动会、两省周边八县市地税系统乒乓球比赛以
会仙台及交通、卫生、审计局、公安、水电等单位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体育行业协会管理、与周边县市的体育单项交流得到加强,群众体育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互相得到提高。林区文化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体育健身场地建设逐步完善。投入100余万元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10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2个行政村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环境得到改善。竞技体育和体育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组队参加了“华普杯”2008年湖北省青少年田径竞赛以及湖北省青少年武术年度比赛。一名运动员被评为全省武术新苗奖,举办体育裁判员培训班1期,集中的培训体育裁判150余。老年体育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晨晚练点11处,农村健身气功习练点2处,城镇及农村老年朋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进程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进展顺利。



我是一个渣(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