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云气图》创作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商丘地区永城县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后经考古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文物价值
《四神云气图》位于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中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极高。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文物鉴赏
青龙在天,体态矫健,逶迤磅礴;青龙之足,酷似人脚;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翼翅;后两足,一足接朱雀之尾,一足长出花朵( 该花朵及下文花朵,学者皆释为荷花);龙尾,再生长茎花朵。青龙之上,有攀龙朱雀(凤凰)。它嘴衔龙的鹿形之角,胫生花朵,尾接祥云而又生花朵。此,构建而成“龙飞凤舞”,共游天际的画面主题。
青龙之下,是一白虎。它仰首张口,做攀援状,欲吞灵芝,欲“攀龙附凤”;其脚踏云气,跃起飞腾,似欲与龙凤,同走天穹。
怪兽(有学者释为玄武)在龙嘴之前,它被弯曲、有力的龙舌一钩而起,龙舌与怪兽躯体盘旋数道弯儿,龙与怪兽似在打闹嬉戏。
青龙、朱雀、白虎、怪兽四神,同在云气勾勒的颇富装饰感的“画框”(上部是开放的)中,遨游云天;相伴它们的,是祥云、荷花、灵芝等。在这儿,云气、荷花、灵芝,充当的是四神升仙媒介。云气构成的开放式“画框”之外,还有一个装饰感更强的封闭式“画框”。该“画框”绶带穿璧,璧似铜钱,但非“孔方”;其圆形孔道,似为“天门”,预示着墓主人登临仙界,须先穿过玉璧之孔道。
《四神云气图》气势恢弘,绘画手法细腻,线条飘逸,内容上透射出王者的霸气和随意。
相关报道
1986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永城市柿园村一个名叫赵德友的农民,在自家承包的采石塘放炮采石,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很快,闻讯而来的河南省商丘文物队对古墓进行了发掘。
考古人员沿着狭窄的墓道进入墓室,微弱的灯光照到墓顶处,突然,大家眼前出现了鲜艳的红色,一只长须飘摆的龙头映入眼帘。
只见墓顶上有一幅生动传神的壁画。壁画从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3米多。壁画中间的显要位置是一条龙,约占整个顶壁面积的一半以上。巨龙张口吐舌,舌尖卷着一头怪兽,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兽;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一足长花朵。整个龙体弯曲逶迤,巨大粗犷,在周围云气纹图案的衬托下宛若“飞龙在天”。除了青龙,壁画上还画了白虎、朱雀、玄武等图案,这正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四个神兽形象。它们法力无边,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神兽与灵芝、云纹等共同组成一个大气磅礴、灵动飞扬的画面。专家将其命名为《四神云气图》。
《四神云气图》气势恢宏,绘画手法细腻,线条飘逸,内容上更透射出王者的霸气和随意,说明这座墓室绝非一般,壁画的主人一定有显赫的地位和身份。
通过对墓中出土文物的研究,这座古墓原来是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梁共王刘买的陵墓。而刘买的父亲梁王刘武则是汉景帝的弟弟。
在中国古人眼里,尤其在西汉人的眼里,人死后是可以升天的,寓意死是生的继续。所以,在《四神云气图》里,表现了墓主刘买死后乘龙升天、依然享乐的理想和愿望。
1991年,刘买汉墓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四神云气图》年代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
“一旦损坏,不可逆转!”1992年,时任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于友先同志看过四神云气图后,感到柿园墓不宜久留此图,征询时任河南省文物局局长杨焕成:“有没有力量,把给揭下来!”“在石头上揭取壁画,别说那时全国没有先例,就是现在,也只有这唯一的一次。”陈进良说,“石头上揭画,石壁不能动,地仗(石与颜料间的泥土与石灰混合层)只有2~3毫米,壁画还挂在‘天上’,揭取难度可想而知。领导给了任务,咱不能打退堂鼓!”
到了现场,陈进良才发现,柿园墓墓室立壁壁画,已经遭到了难以挽回的损坏。“乱刻乱画,乱捣乱戳,相当严重。南壁2米以下的画面,彻底被毁。考古工作者入驻前,盗墓贼与当地百姓把柿园墓墓室当家似的,进进出出,两个来月。他们点燃蜡烛乃至橡胶轮胎照明,一层炭粒,已经附着在壁画上。画的色彩,已有些暗淡。据当地百姓讲,墓刚打开时,画水灵灵的,鲜艳夺目!”陈进良说,“立壁壁画破坏严重,不再揭取;就是需要揭取的主室顶部的这幅四神云气图,也留下棍棒捣戳的痕迹。一拨儿一拨儿的盗墓贼,拿着棍子到处乱捣,他们在找‘藏宝洞’呀!”
除了人为破坏外,墓室被打开后,环境的改变,也让壁画产生龟裂、地仗层脱落、霉斑污染等病变。“揭取肯定会对壁画产生新的伤害,画面会留下鱼鳞纹,是不可避免的。16.8平方米的画面,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揭下来,必须分割揭取。这样,还会留下伤痕。这伤痕,几乎也是无法彻底修复的。但不揭取,一旦损坏,那更不堪设想了。”陈进良说,“为了减少对画面的损伤,尽可能采取大块揭取,16.8平方米,分了5块。至于怎样揭,那就搭起架子,仰起脸,用批灰刀,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切下来呗。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半月。运到河南博物院,5天,就装上了。”陈进良先生说:“时间赶得太紧,太快了,所幸没有出现大问题。”
“将近两个月,还快呀!”记者问。
“在意大利,人家那几百年的壁画,这么搞一回,没个几年甚至十几年,能成?讨论、论证、科学实验,等等等等,人家是不会留下什么‘万一’的!”陈进良先生说,“咱这是傻大胆,想想还后怕得很!但咱没钱,15万元的经费,不这样干,也不行呀!”
经费主要用于各种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地仗层由黄土与沙子组成,并加入了石灰;地仗层的沙泥,不是当地沙泥所制;2000多年地仗不脱之谜,还没有找到一个们需要的“标准答案”;壁画颜色四种: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射线衍射定量分析表明,红色为辰砂(俗称朱砂、丹砂),白色为白云母,绿色为孔雀石,黑色为辰砂加等量孔雀石。这些颜料,都是无机矿物质,符合中国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其中黑色(辰砂加等量孔雀石调和而成)、白色(白云母),在中、日两国古代壁画中,目前尚未发现有哪个壁画像四神云气图这样,使用黑色、白色颜料的。
四神云气图保存如此之好,的地仗与材料创新,也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