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臣乔玄

家乡区县: 睢阳区

乔玄(110年—184年6月6日 ,《后汉书》作183年),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东汉时期名臣。年轻时曾任睢阳县功曹,因不畏梁冀,敢于追究陈国相羊昌的恶行而闻名。后被举为孝廉,历任洛阳左尉、齐相及上谷、汉阳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汉桓帝末年,任度辽将军,在任三年,保境安民,击败鲜卑、南匈奴、高句丽侵扰。
汉灵帝初年,迁任河南尹、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170年),迁司空,次年,转任司徒。光和元年(178年),迁太尉。乔玄看到国家日益衰弱,而自已无能为力,于是托病被免职,任太中大夫。光和七年(184年)6日6日,乔玄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乔玄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尽管屡历高官,但不因为自己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其人为官清廉,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被时人称为名臣。
人物生平
不畏权贵
乔玄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功曹。当时的豫州刺史周景带领官属巡察到梁国,乔玄前往拜见周景,列数陈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任命自己为陈国从事,彻查羊昌的罪行。周景认为他意气豪迈,同意并派他去了。乔玄上任以后,收捕了羊昌的食客,详细地核查他的罪行。但羊昌一直被大将军梁冀优待。梁冀为了羊昌派快马传文书救他。周景按照梁冀的意思召回乔玄,乔玄只交还文书而自己不出发(回去汇报),核查羊昌的罪名更加急切。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乔玄因此而出名。
刚正不阿
乔玄后来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洛阳左尉。当时梁不疑为河南尹,乔玄因为公事去拜见梁不疑接受问话,但乔玄耻于被梁不疑所侮辱,于是辞官回乡。后来经过四次升迁而担任齐相,因为过失被罚服兵役,服刑完毕后,乔玄被朝廷征辟,出任上谷太守,后改任为汉阳太守。当时上邽县令皇甫祯犯了贪污罪,乔玄抓捕拷问他并施以拔光头发鞭笞的刑罚,皇甫祯死在冀地的集市。一郡的人都感到震惊。
郡人上邽姜岐,恪守信仰隐居不仕,闻名西州。乔玄召他出仕,姜岐托病不答应。乔玄大怒,命令督邮尹益逼迫他来,并说:“姜岐如果不来,马上就让他的母亲改嫁。”尹益坚持劝止乔玄没有成功,马上转告了姜岐。姜岐坚决躺在床上不起来做事。郡内的官员和读书人也都去劝说乔玄,乔玄才肯罢休。当时的人都拿这件事讥笑他。后来托病免职,又被公车征为司徒长史,后迁任将作大匠。
人物评价
总评
乔玄性格刚直急躁不顾大体,但他谦虚勤俭、善待下属,他的子弟族人没有担任高官的。他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产业,丧事不用殡礼,受到时人的称赞。
历史评价
蔡邕:“①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宜为谋主,数见访问。”“②光光列考,伊汉元公。克明克哲,实睿实聪。如渊之浚,如岳之嵩。威壮虓虎,文繁雕龙。抚柔疆垂,戎狄率从。敷教中夏,五教攸通。帝谓我后,朕嘉君功。命君三事,时亮天功。公拜稽首,翼翼惟恭。左右天子,祗厥勋庸。庶绩既熙,黎民时雍。上下谧宁,八方和同。否显伊德,作宪万邦。”“④公秉性贞纯,幼有弘姿,刚而不虐,威而不猛,闻仁必行,睹义斯居,文以典术,守以纯固。”“⑤帝命将军,执兹黄钺。威灵振耀,如火之烈。公之莅止,群狄斯柔。齐斧罔设,介士斯休。”
崔烈等:“赫矣乔父,秉文握武。内为宗干,出为藩辅。在宪弹枉,竟由厥矩。允牧于凉,刈彼裔土。爰能将度辽,亦用齐斧。敷教四畿,旋统京宇。敦兹五服,众庶是与。膺践七命,翼我哲圣。登空补衮,陟徒训敬。尹尉清宸,熙帝之政。终始为贞,典章以定。遗爱在民,皇哀其命。立石刊铭,莫逸斯听。魂而有灵,万亿其盛。”
曹操:“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
范晔《后汉书》:“①庞参躬求贤之礼,故民悦其政;桥玄厉邦君之威,而觽失其情。夫岂力不足欤?将有道在焉。如令其道可忘,则强梁胜矣。语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子贡曰:‘宁丧千金,不失士心。’昔段干木逾墙而避文侯之命,泄柳闭门不纳穆公之请。贵必有所屈,贱亦有所申矣。”“②桥公识运,先觉时雄。”
轶事典故
二乔之父
后世盛传东汉末年的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为汉太尉乔玄之女,实为误传。
误传缘由《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大乔、小乔为“桥公”之女。清代人沈钦韩在《两汉书疏证》一书中说:“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沈钦韩的意思是,只有官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的“桥公”必为汉太尉桥玄。沈钦韩的说法被多方引用,几成定论,但实际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清代末年的卢弼就在其所著的《三国志集解》中指出:“弼按权呼张昭曰张公,时人呼程普为程公,世人呼庞德公为庞公。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见《汉书·贾谊传》。于公治孝妇狱,郡中大敬重于公,见《汉书·于定国传》。是皆不必三公始称公也。”可见在当时,并不是只有官至“三公”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沈钦韩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卢弼在《三国志集解》里还指出:“又按本传桥公二女为攻皖时所得,据《寰宇记》,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后汉书·桥玄传》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后汉书》、《三国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这里再一次论证了沈钦韩的说法有误。
另外,按《三国志》的记载,孙策、周瑜分别纳大、小乔是在攻破皖城之后;是199年的事。而乔玄183年就已去世,死时已有七十五岁,从年龄上来看,也不可能是大、小乔之父。
百折不饶
蔡邕在《太尉乔玄碑》中称赞乔玄“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以比喻其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毫不动摇退缩。
忽见白光
《搜神记》记载有一则关于乔玄的轶事:乔玄最初任司徒长史时,于五月底时在门中间睡觉。半夜后,看见东面的墙壁很白,像开了门一样明亮。乔玄于是叫左右的人前来询问,没有人看见。乔玄自己起来上前用手摸探,墙壁还是与原来一样。于是回到床上,又看见了这种现象。他心里感到十分害怕。正好应劭前往看望他,交谈之间乔玄就把此事告诉他了。应劭说:“我的同乡董彦兴,是许季山的外孙。善于探索幽深隐微的事理,了解神通变化,即使眭孟、京房也超不过他。但他天性偏狭,认为卜筮是羞耻之事。”
不久,董彦兴的老师王畅前来,乔玄请他前去迎接。一会儿,王畅就和他一起来了。乔玄态度谦虚,安排了丰盛的食物,亲自到桌边敬酒。董彦兴说:“我怕只是乡间的儒生,没有特别的本事。您礼节周到,说话客气,这让我十分不安。我稍稍能辨别吉凶,愿意为您效劳。”乔玄再三谦让,然后才把此事告诉他。董彦兴说:“您府上正有怪事,所以看见白光像开门一样明亮,但这不会有害处。到六月上旬,鸡叫之时,听到南边人家哭,就吉利了。到了秋天,您将调往北方任职,郡城的名字中有金字。之后您会位至将军三公。”乔玄说:“像这么怪异的事,挽救家族都来不及,哪里能指望着想都不敢想的事呢。这是你安慰我罢了。”在六月九日,太尉杨秉突然去世。七月七日,乔玄升任钜鹿太守,“钜”字边有“金”。后来乔玄又任度辽将军,官至三公。
生卒年考
关于乔玄的卒年,范晔《后汉书·桥玄传》放在光和六年(183年)。 而乔玄碑文两篇,均载其卒年为光和七年(184年)五月,而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乔玄于五月逝世,大概是因为战乱的缘故,无法返回家乡豫州梁国睢阳县安葬,所以推迟至九月才下葬(最常见的是本月卒,次月葬)。所以应该是《后汉书》有误。

夏之初kai(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