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542平方公里,人口32万,耕地57万亩,辖15个乡镇办事处299个行政村。临西地处冀、鲁两省四市六县交界处,毗临京、津,既能立足河北市场,还可以进军京津、山东等广阔市场。
京九铁路和京杭运河纵穿县境,邢临、邯临、肃临三条省道干线在此交汇,紧邻京广、京浦铁路和106国道,距石家庄、济南机场不足200公里,正在施工建设的邢临、京开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交通网络。临西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临西及周边六县年产优质棉15万吨以上,有棉花加工企业60多家,占地3000亩的棉花加工贸易园区已初具规模,是发展棉纺业、制衣业的天然基地;临西是全省优质羊基地县,全县羊只饲养量达40万只,建有华北地区最大的波尔山羊、杜泊羊、无角陶赛特等,良种羊繁育基地,已经形成“买世界名羊,到河北临西”的品牌,为兴建大型屠宰加工生产项目奠定了基础。临西县制药厂、纸品厂、氮肥厂、棉纺厂等一批规模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力争三五年发展成一批利税超亿元的企业集团。轴承产业在临西具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被列为河北省特色产业,拥有规模企业160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轴承近3亿套,销售收入近60亿元,出口企业42家,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交货值3亿元,碳钢轴承出口量占到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临西拥有遍布全国的3000多家销售网点和办事机构,销售人员达到1.4万人。我县的“中国轴承大世界”是全国著名的轴承专业市场,年交易额15个亿元以上,可以说,在临西没有买不到的轴承,也没有卖不出的轴承。我们正在实施轴承产业百家企业大协作战略,眼睛向内资源整合,聚集要素,形成全县一个大基地,全国一个大市场的格局。眼睛向外,走出去,请进来,寻求合作合资伙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我县轴承行业的总体规模、产品档次。临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汉初已置清渊县,其后虽朝代更替,但此地却兴胜不衰。金天会年间为避水患,治所迁徙曹仁镇(今临清境内)。时光飞逝,岁月沧桑。
1964年2月,根据国务院以卫运河和四女寺减河为冀鲁两省省界的指示,将临清县卫运河以西的下堡寺、童村、吕寨、老官寨5个区(包括原属下不为例9个处公社)和城关区的南、北大队,米市、临卫街由山东省划归河北省管辖。 1966年7月,撤区并社,撤销原著个行政区,将原来的确处公社和城关镇,调整为14个公社。即枣元、水波、老官寨、吕寨、姚楼、下堡寺、摇鞍镇、白地、尖庄、樊村、童村、大刘庄、黎博寨、单屯公社和城关镇。下辖296个生产大队。1968年原公社建置未变,生产大队由原来的296个调整为293个。2001年调整为299个行政村。1964年又析卫运河西部原山东省临清县的五个区,划归河北省设置临西县。县内尚有战国时期赵国墩台、唐月洼寺遗址、元朝古槐等大量文物古迹。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宋任穷、王任重都曾在这里战斗过。1942年4月29日,为反击日寇的扫荡,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在内的300余名八路军烈士长眠在这里……
五六十年代,身为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的吕玉兰,带领全村群众战风沙,斗盐碱,开荒种树,打井修渠,以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家乡落后的面貌。她所留下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已成为临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激励着32万临西人民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关注企业:临西县华兴轴承厂,临西县华富轴承,临西县龙基伟业轴承,临西县临海轴承厂,朝阳轴承厂,金潮轴承厂,临西县兴海轴承,临西县先锋丝网印机器材设备厂,临西县昌盛丝网印刷器材设备厂,冀东轴承厂,鑫泰轴承,航天轴承.海纱绵纺厂,兴隆纸业,复兴临西药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