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文化产业发展(一)

家乡区县: 陕西省商州区

商洛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产业大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我国主要的战略任务。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纳秦雄楚秀、融南北文化,生态优美、地灵人杰、历史厚重、文化悠久。曾是全国著名的“戏剧之乡、诗歌之路”,素有“文化绿洲”之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潜力无穷、优势巨大。文化是“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如何培育好“黄金产业”,发展好“第一消费力”,对于欠发达基本市情的商洛,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人文命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本文立足于这一新型业态研究,探析发展路径,为在“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文化商洛提供决策思路。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商洛历史源远流长,民俗特色鲜明。尤其是国家推动文化产业振兴以来,全市采取重大举措,抢抓机遇,文化产业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一)建设初具规模。商洛文化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十一五”以来,全市依托丰富生态、人文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开发遗迹“展古韵”。重点保护和重建商州大云寺、东龙山石塔、城隍庙,丹凤“船帮会馆”、商镇“四皓墓”,山阳“丰阳塔”及柞水凤凰古镇等文物古迹。深入挖掘和开发商州商鞅封邑、四皓隐居地、东龙山夏商周遗址、三贤乡紫金城古文化遗址,洛南梁土坪乡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河口遗址,猿人遗址,丹凤棣花二郎庙,商南闯王寨、“生龙寨”等历史遗迹;发扬文化“重传承”。具有商洛市特色的一批民间戏曲得到有效开发和传承,商洛花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商洛民歌、洛南静板书、镇安花鼓、镇安渔鼓、柞水渔鼓5个项目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强旅游“启新篇”。商洛是全国新兴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秦岭最美是商洛”主题,不断做强旅游,强化文化与旅游对接,加快推动生态旅游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强力推广“软实力”。以大型演艺“进景区”文艺活动和举办四国男女子篮球赛、全国竞走大奖赛等具有影响力的重要体育赛事宣传商洛,彰显和谐商洛“新面貌”;基础设施“发展快”。“十一五”五年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近5亿元。2010年末建设村村通3706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3.01%、98.39%,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2.26%。
(二)创作不断涌现。长期以来,全市文化创作人才辈出,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先后创作脍炙人口的戏曲剧(节)目达200多个,其中以《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月亮光光》、《月亮河》为代表的商洛花鼓荣获多次大奖;以“商山派”为风格的书画自成一体,特别是近年来,商洛书画作者有500多幅作品参加了国、省50多项书画大赛和作品展览,获得省以上奖励达2O0多人次。其中画家葛伟、葛建伟的作品《秦岭雪峰》、《秋山暮韵》等入选全国大展,李志全的书画作品赴韩国展览交流,余镇西作品成为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书法家;以贾平凹、京夫、方英文等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享誉国内外,为壮大商洛文学做出杰出的贡献。
(三)规模迅速壮大。截止2011年末,全市文化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达到2649个,吸纳从业人员1.08万人,资产及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0.19亿元,年经营收入近7亿元;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96个,从业人员0.22万人,其中镇文化广播服务站126个,人员766名;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7个,建成镇服务点26个,村级服务点123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50个,农家书屋1861个。
(四)效益逐年提高。到2011年底,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30.6%。年度增长呈“两个高于”特征。即增长速度比全市GDP增速(15.1%)高15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13.1%)高17.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呈现较快发展。2008年至2011年四年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37.8%,分别高于同期全市GDP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的2.5倍。
(五)行业加快拓展。需求决定市场,催生全市文化产业服务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传统行业方兴未艾。全市有传统行业文化企业974家,约占文化企业总数的92%。从业人员0.63万人,其中网吧170家,印刷企业156家,电影院9家,年经营收入1.4亿元;新兴行业崭露头角。在传统行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和动漫游戏等企业5家,从业人员30多名,年经营收入40万元。
(六)结构稳步趋优。按文化产业标准分类(注解在最后),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核心层居中,外围层辅之,并向相关层延伸。从三个层次看: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层”拥有企业和单位机构数287个,从业人员3013人,实现增加值2.30亿元,增长32.7%;“外围层”拥有企业的单位机构数330个,从业人员2688个,实现增加值0.51亿元,增长33.9%;“相关层”拥有企业的单位机构数73个,从业人员847个,实现增加值0.25亿元,增长20.3%。

张娜na(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