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点建议
当前,商洛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调整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统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任务紧迫、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议重点要立足以下七点开展工作。
(一)以规划为引领,强势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尽快形成《商洛市文化产业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确定文化产业在商洛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建设文化商洛奠定坚实的基础。
1、总体要求。以“融合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合力发展”为基本思路,着力推进商洛富集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兴旺的现代文化产业优势;着力发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吸附渗透和转化带动作用,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商洛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
2、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到2015年,“十二五”末,要实现“五个一”的目标:一是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主导行业,重点是文化旅游业和文化休闲业;二是加快建设集聚效应明显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三是发展竞争力较强的文化骨干企业;四是培养引进一批勇于创新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五是打响两个以上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文化名牌产品。中期目标:到2018年,“十三五”中期,形成创新能力较强,带动作用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建成陕西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创新高地。力争到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以上。
(二)以政策为导向,构建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格局
做强文化商洛,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来保障:第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当前全市文化产业还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以依照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具体举措,尽快制定出商洛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等;第二是强化资金支撑。以政府为主导,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促进文化企业的银企合作,通过支持民营企业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化融资格局;第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以人才为根本,建设智力支撑保障体系。结合《商洛市人才规划》,大力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对在商洛文化产业发展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第四是强化宣传支撑。以“秦岭最美是商洛”为主题,唱响生态商洛,文化商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提升商洛城市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三)以资源为依托,突出区域特色文化的比较优势
依托我省是文化大省这一巨大优势,认真做好区域文化特色开发这篇文章。通过大力加强牧护关、仙娥湖、大云寺、贾平凹故居、船帮会馆、武关胜寨等景观及商於古道文化长廊建设,深入彰显商洛历史人文文化内涵;重点扶持金丝峡、木王、天竺山、牛背梁等重点自然景区的开发,强化商洛生态旅游的体验性、文化性、参与性和休闲性,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在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历史人文旅游同时,还要做好红色文化旅游,形成配套发展的格局;利用现代文化包装推介商洛花鼓、洛南静板书、柞水渔鼓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影响力;借助高端文化传媒,对贾平凹、京夫、方文英等商洛籍作家作品进行影视宣传,不断打响商洛文学知晓率。
(四)以城市为核心,切实搞好文化城市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目前已经进入从“功能城市”上升到“文化城市”,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商洛市在加快建设“关中天水次核心城市”中,应树立文化城市理念,积极培育商洛市文化个性和文化品质,让带有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城市文化品格特色鲜明、品位不断提升。
(五)以市场为中心,整合文化资源开发的纽带
第一是解放文化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对经营性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确立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第二是整合市场资源,培育文化产业的产品、服务和要素市场,把发展经纪、代理等市场中介机构与打造文化产品集散地结合起来,建立文化产业的现代市场营销系统,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资源优化配置。
(六)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改制
全市要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合理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对尚在改制的文化事业单位,应尽快推动人事、分配和社保三项改革;已完成转企改制的尽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发展势头好的文化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扶持期限,继续给予资金扶持,对有市场,社会评价高的获奖剧目给予奖励。
(七)以品牌为龙头,带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重点在全市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采取外联、内组等措施做大做强,力争在短时间内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叫的响的文化企业或者文化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以“龙头”文化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文化企业全面发展的趋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